《美丽心灵》我在人群之中更孤独

天才总是客观存在的,他们的人生通常波澜壮阔,好像一首华美的史诗,同时,天才也必须忍受孤独,毕竟,人群中很难找到他们的同类。比如世人敬仰的爱因斯坦老爷子,创造出相对论,无人能懂,反遭一个纳粹势力的驱逐,同时,他又是一个娴熟的小提琴手,精力非常旺盛,能在一个晚上完成高达9次的液体交流,或许,这也是孤独所致吧。笔者认为,纵然是最天马行空的编剧都没有办法虚构出如此的人生。事实上,编剧们把天才30%的生活复制出来,就能轻松地摘走奥斯卡最佳电影,而《A Beautiful Mind》就是这样的电影,它是基于一位天才数学家小约翰?福布斯-纳什的故事改编而成的:主人公约翰·纳什(John Nash)在年轻的时候桀骜不驯,发自内心地鄙视周围的人群,认为他们发表在杂志上的东西都是垃圾,毫无建树,更不要说推动人类社会进步了。同时,约翰·纳什又笃信自己的博弈论,希望学校能邀请爱因斯坦过来听取他的观点,至于说,普通的教科书早就被其视为厕纸了。

在很多影片中,天才都是孤独的,都是不能正常生活的,《A Beautiful Mind》的设置大抵如此,但这部影片的独到之处在于,既有对天才的仰慕之情,又把其孤独的内心展现得淋漓尽致。事实上,约翰·纳什精神分裂,幻想出的人物和事件,或多或少都跟孤独有关,而最终治愈如此孤独的,又恰恰是美丽妻子生死相依的陪伴。中文译名《美丽心灵》代表着约翰·纳什拥有一个完美的大脑,更代表一位外形、内心均美丽的妻子。


高于现实,天才在人群之中更孤独

《美丽心灵》刚开始重点表现年轻时的约翰·纳什,虽然内向,但总有着强烈的表现欲,如前文所述,他在学术上认定自己是天才,可以媲美于爱因斯坦。他喜欢把一切都换算成数学公式,尽管逻辑严谨,推演精密,却不能帮助其赢得棋局,更不能赢得漂亮女郎的芳心,甚至遭遇掌掴。在这些环境设定中,他无疑是孤独的,特别是在人群中更显得格格不入,找不到知己,甚至找不到能听懂自己说话的人。

普通人遇到如此困境,大概率会失落、彷徨、沮丧,抑郁而终也说不定,但约翰·纳什拥有完美深度的大脑,孤独促使其幻想出一个“活生生”的人物:浪子查尔斯。

其实,电影切入查尔斯的第一个镜头时,就已经开始暗示他只是一个虚拟人物:约翰·纳什刚搬进宿舍时,转头就发现一位浪子室友,俩人第一次见面,查尔斯就描述了一个身高1.2米的侄女,而这个侄女的身高多年以后,仍然是1.2米;后来约翰和查尔斯两人去天台喝酒,冲动的约翰·纳什冲着楼下学生喊话,镜头自下而上,却只能看到他一个人;至于说,约翰·纳什婚礼、祝酒会两个重要时刻,查尔斯都没有出现,则彻底揭开主人公精神分裂的事实:最佳挚友Charles只不过是主人公的幻想。大概是因为孤独的时间太久,人类的心态会发生变异,而影片就是通过艺术的手法,把每一个人渴求的完美友谊“具像化”,也就是查尔斯的形象。相信看过影片的人,都会有一定的感慨:普通人同样渴望完美友谊,但现实朋友难免会有瑕疵,或贪婪自私,或懒惰恐惧,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着独处,大家不是不喜欢热闹和友谊,只是不喜欢失望罢了。

如果说约翰·纳什之于完美友谊的要求,比之普通人来得更猛烈一些,那么,他对于五角大楼破译工作的幻想,则大抵和普通人相似,这代表着事业上的梦想和野心,但常常同现实相距甚远,如此幻想对于普通人来说,也是司空见惯的。相信每个打篮球的孩子,都曾勾勒过自己参加NBA选秀,大秀扣篮的场景,只是大家没有约翰·纳什非凡的大脑,没有办法完全沉浸,只是一场梦罢了。梦醒时分,倍感孤独又怅然若失。

相濡以沫,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

《美丽心灵》的结局还算比较圆满,其中,约翰·纳什的妻子对剧情起到“点睛之笔”的作用。事实上,对于他最幸运的事情莫过于他的妻子是真实存才的,而且在得知他身患疾病之后,仍然不离不弃,最终帮助拜托病患的麻烦。笔者一直认为,美丽心灵有一部分的含义就是妻子对他的真挚感情。

约翰·纳什最早和妻子在课堂上相遇,妻子的高情商巧妙地帮助他化解了一场尴尬。随后,妻子向约翰·纳什表达了强烈的倾慕之情,而且费劲心思地琢磨丈夫所出的题目。在求婚时,约翰·纳什一如既往地直接示爱,表达想要直接亲密交流之类的。同性感女郎掌掴不同,妻子大方地表示同意,当场送上热吻。相关的画面拍得非常唯美,尤其是妻子洁白的香肩,更令荧幕前的男生垂涎三尺。但他的病症打破了这一切的美好,他不在意气风发,而是安详、规矩地在家里生活,加之,需要长期服药,导致其没有办法进行正常的夜生活。朋友劝妻子离开他,但妻子的回答令人动容,她没有办法想象离开之后,他会陷入怎样的绝望,而她选择留下的决定也是正确的,她用自己的脉脉温情逐步教会他如何识别幻象,如何正常地生活,最终把自己艰深的博弈论推向世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此外,约翰·纳什能回归到正常生活,自己也付出了非常大的代价,而这些是普通人难以理解的。首先,他要承认自己最好的朋友是幻象,放弃自己的狂傲,同时,也放弃了天才般的思考力和火热的研究兴趣。他虽然在后期取得了显赫的成绩,但细心的人可能会发现:他的成果基本上来自于其早期最桀骜的一段时光。影片如此设定,无非也是在向观众表达:天才和正常生活之间,永远存在巨大的鸿沟,天才在人群之中更孤独。(科技新发现康斯坦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