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撞击到地球表面,这颗小行星的直径已经达到了10公里,告诉的撞击到了现今的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造成了统治地球1.6亿年之久的恐龙消失灭绝,促成了地球上第五次生物大灭绝的爆发,包括恐龙在内的当时地球上80%的物种都灭绝了。
恐龙的灭绝空出了生态位,留出了大量的生存资源,这也促进了其它物种的快速发展,哺乳动物就借此机会快速的占据了位置,在恐龙灭绝后的1000万年之内迅速的发展起来,这也形成了今天的局面,人类的出现某种意义来说要感谢恐龙的灭绝,虽然很残忍但事实就是如此。
地球生物发展的潜在威胁排在首位的是永远都是地外天体的撞击,并且在恐龙灭绝后地外天体的撞击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天文学家根据数据统计推测,足够夷平一座城市的小行星撞击事件200年就可能发生一次,当然大部分都发生在无人区或者撞击到地球表面前就已经土崩瓦解。
2020年12月23日我国青海省玉树市天空划过火流星,像是一个大火球一样从北向南划过夜空,发出耀眼的光芒照亮夜空,不仅如此还发出轰隆隆的巨响,落地后貌似还发生了爆炸,产生了轻微的地震。来自青海地震网的信息表明,这颗陨石撞击到的准确位置是北纬32.36东经96.59,并且地震仪监测到了震波,由于和天然的地震波形并不相同,因此科学家推测这次波动完全是有由陨石撞击引起。
这颗小行星的来源
在目击事件发生之后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和以往的地外天体撞击不同,这次天体撞击貌似规模较大。来自NASA的观测记录信息,这颗小行星来自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重量在430吨左右,在当天冲击大气层的时候速度高达13.5公里每秒,已经超过第二宇宙速度。
例如不久前我国嫦娥五号返回器返回地球,第一次入大气层的速度就接近第二宇宙速度,但由于速度过快因此采用半弹道跳跃式再入的方式返回地球,也就类似于打水漂的方式。这样可以减小再入速度,降低产生的热量对月球样本的影响。
而这颗小行星高速撞击到地球大气层上一路而下,可想而知高速摩擦以及压缩空气的气动加热,产生的热量和会让小行星爆炸瓦解,科学家分析这次小行星撞击至少在大气层中发生了十数次爆炸,释放相当于9500吨TNT炸药爆炸时的能量。从而科学家推测这颗小行星也产生了大量的碎片,它们会在数百平方公里的面积上产生陨石雨,一些会坠落在地球表面。
阿波罗型小行星为何令人关注?
这颗在青海玉树形成火流星的小行星就属于阿波罗型小行星,它的远日点在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但近日点在地球和太阳之间,简单来说就是和太阳距离小于一个天文单位,这种飞行轨道是和地球的公转轨道有交集的,这样就有了发生撞击的潜在威胁。
因此科学家非常关注阿波罗型小行星的飞行数据,这类小行星的数量并不少,它们轨道偏心率都较大并且类似,科学家推测这些阿波罗型小行星的形成可能与太阳系早期的短周期彗星有关。
目前科学家已经发现了超过4000颗阿波罗型小行星的存在,其中570颗被正式编号、60颗拥有正式的名字,最大的一颗是薛西佛斯(Sisyphus)(1866),这颗阿波罗型小行星的直径可以达到10公里,和6500万年前导致恐龙灭绝的一样。不得不说这一次还是很幸运的,毕竟如果发生在城市内后果不堪设想。
人类该如何防御小行星的撞击?
小行星撞击地球后果人类是无法承受的,动辄生物灭绝,没有人敢小觑。那么随着人类科技水平的进步,我们该如何预防小行星的撞击哪?
首先必须要掌握对地球具有潜在威胁小行星的飞行轨道数据,这样就可以实时地掌握小行星飞行状态,即使发生轨道变化,人类也可以提前预警做好防范措施。一般来讲小行星绕地球公转轨道并不会发生明显变化,但受到其它大行星的影响飞行轨道就会改变,最终可能朝着地球等行星撞击而来。
很多国家的航天机构都有自己的望远镜或者卫星来观测跟踪近地天体,未来会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先进。避免某些小行星成为漏网之鱼,撞入地球大气层后人类才后知后觉,这才是最危险的。
其次是小行星防御措施或者手段的发展,当确认小行星已经来袭,必须要有足够强硬的手段来应对它。
可以通过物理手段,对它进行破坏,例如一些超级武器等,这样小碎片的天体撞击到地球表面上破坏力就减小很多;
发射探测器可以着陆在小行星表面,通过动力驱动改变小行星的预定轨道,避免撞击到地球之上;
地面上建立防御系统,尽可能的阻止它撞击到地球表面;
建立地下基地,如果撞击无法避免,那么就提前进行躲避,这就需要足够安全的生存基地;
总结
很庆幸这颗小行星撞击到地球上的无人区,我们只看到了它的光芒四射,以及撞击后产生的震动,没有感受到它的真实威力。未来类似的小行星撞击事件不会减少,人类如果不具备主动防御手段,我们不可能次次都那么幸运!
文/科学黑洞,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