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名海洋大学志愿者推一辆车,冰雪真这么滑?

  • 志愿者遭受质疑

2021年初,中国从北到南遭受强寒潮袭击,北方多地气温骤降至-20℃以下,户外天寒地冻、泼水成冰。又逢新冠疫情再次来袭,大连海洋大学校园封闭,师生在宿舍隔离,一日三餐和防疫物资全靠教职工和学生志愿者统一配送。

中国海洋大学“移动雕塑”

一张大学生志愿者合力推车的照片刷爆互联网。有人从学校门外楼上拍到14名志愿者顶风冒雪推一辆堆满物资的三轮车在雪地里艰难前行,后边还有两人跌倒。视频和照片迅速在网络流传,大家纷纷给志愿者们点赞,说这是中国的“移动雕塑”,是新时代的脊梁,是我们伟大的“后浪”。

有志愿者在冰面滑倒

然而在赞美声中也出现一些杂音,质疑者认为这是“摆拍”,觉得十几个人推一辆车实在太离谱,雪地哪有那么滑?

  • 雪地真的很滑吗?

广东很多地方从不下雪,许多南方的朋友一辈子连雪都没见过,他们不能理解北方的冬天,当然也无法知道在冰雪路面行走到底会是什么感觉。实际上,雪地并不滑,而一旦雪被踩结实,甚至结成冰,你就要小心了,一不留神就容易摔跤。

雪地本来并不滑

雪并不光滑,它是由六角形的雪花和六棱柱状的小冰晶构成的松软团块。当雪花掉落到地面,冰晶会相互交错着支撑在一起,形成蓬松的积雪层。我们踩在这松软的积雪之上,雪会被压实,压强大的地方变得更硬更深,压强小的地方会疏松些,于是形成清晰的脚印。

松软的雪被踩出脚印

你在疏松的雪地上行走,由于可以踩出脚印,鞋底与雪之间构成静摩擦关系,就像是踩在沙地上一样不容易滑倒。但如果雪被踩实,表面变得很光滑,甚至结成冰壳,情形就大不相同了。

雪面很疏松

  • 雪地为什么会变滑

疏松的雪花很容易被破碎形成细小冰晶,由于相互间的挤压摩擦,冰晶表面的水分子会受热融化,与相邻的冰晶粘合在一起形成更大团块,在反复挤压下,这些团块会结成更硬的冰。

雪花被压实后变成冰

雪地上本没有路,踩的人多了就会形成一条雪道,雪道表面覆盖着一层冰,坚硬且光滑。

对于冰为什么更滑溜,一直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观点认为当冰面受到挤压时,它表面的冰晶会因为摩擦而迅速融化变成水膜,水膜充当了鞋底与冰面的润滑剂,于是你不容易在冰面上站稳。

人在上面走很容易滑倒

另一种观点认为水膜的形成仅存在于环境温度相对比较高、摩擦的速度很快,或者单位面积的压强很大。滑冰运动员鞋底的冰刀切割冰面时,冰刀与冰面之间会形成水膜。但在零下20℃的冰面上行走时滑倒并不是水膜的过错。

速度越快会越滑

我们知道冰是由水分子相互键合形成的固体结晶,冰中的每个水分子会与周围的三个水分子通过氢键相连,而冰表面的水分子只能跟两个分子连接。又由于氢键的力本来就比较弱,在受到外界摩擦时,冰表面的水分子会更容易脱落变成游离分子,当这些游离的分子在冰层表面滚动时,我们就像是踩在一层小滚珠上一样。

水分子依靠氢键结合成冰

  • 海洋大学门口有个斜坡

即便冰面很滑,你在平地上小心走动时问题不大,如果遇到斜坡就会出现麻烦,因为地心引力在斜坡上会制造一个侧向的力,它会让你产生侧向滑移。在积雪的路面上开车,你需要倍加小心,因为你越是踩油门,车轮会越容易打滑,从而酿成事故。

车辆在斜坡上很容易打滑

从海洋大学志愿者拍摄的现场照片看,校门外斜坡的坡度大约在10°左右,一般情况下三轮车爬这个小坡没什么问题。但由于地面积雪被压实结冰,车轮与地面的摩擦系数显著下降,三轮车在上坡时几乎没什么牵引力。这时候就需要志愿者们来推车,又因为每个人脚下的摩擦力不够大,不能阻止三轮车下滑,所以14名志愿者合力将车推上了坡。

这里是一个10°的斜坡

有朋友可能会问,推车嘛,你需要推到车呀,后边那几位根本没推到车上,是不是做样子呢?其实不然。三轮车上不了坡的主要原因是车轮摩擦不够;一个人鞋底的摩擦力也较小,只有增加人手、增加推车团队对地面的压力和接触面,才能增大与地面的总摩擦力。虽然每个人贡献出来的推力不很大,但众志成城,困难就比较容易被克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