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牺牲的宇航员,升空前就知道回不来,为保护好友他别无选择

二战结束后不久,美苏两国就开始较劲,开启了冷战的序幕。双方在各个领域里竞赛,上到航天,下到挖坑,无一不在比赛。美国挖坑就挖到了8000多米就宣布放弃,而苏联则是挖到了12263米。

不过,这场竞争的最高潮则是在航天技术。为了领先对手,双方几乎是倾全国之力在搞航天技术。但人类征服星辰大海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在这过程中,许多宇航员以及其他的动物都献出过生命。比如:第一个进入太空的生物是一只名叫做莱卡的流浪狗。它乘坐的航天器没有返回地球的设计,所以它即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生物,也是第一个死亡在太空的生物。

但如果要论航天史上最悲壮的牺牲,那么一定是苏联宇航员科马洛夫的牺牲。为什么这么说呢?

失败的联盟号

美苏在航天技术竞赛时,美国一开始是落后于苏联的。为了扭转整个局面,美国计划在“登月计划”上取得领先的优势,于是大量地投入人力、资源以及资金。苏联也有登月的计划,当时的苏联科学家设计了联盟号系列飞船。

只是苏联的登月计划从一开始就落后于美国的登月计划。我们都知道,登月是一项大工程,都需要各种测试。只有前面的测试铺垫得足够多之后,才可以进行载人航天登月的步骤。

可是第一艘无人联盟号飞船(编号:宇宙-133)在1966年11月发射升空后,由于控制系统故障,无法控制姿态,为了防止坠毁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下达了自毁的命令;

第二艘无人联盟号飞船在1966年12月准备发射时,就在发射台上爆炸了。

紧接着1967年2月份,苏联又发射了一艘无人联盟号飞船(编号:宇宙-140),这次出现了和第一次类似的情况,地面指挥台失去了对其的控制,最终坠毁到海中。

也就是说,一连3次无人试验都失败。可是苏联当局还是决定在1967年的5月份之前实现把人送上天的计划。在这个计划当中,一共有两艘载人飞船升空,联盟1号和联盟2号。联盟1号预订是在4月份先行发射,并且载有1人。发射之后,第二天联盟2号再发射,两艘飞船最终要在太空中实现对接任务。其中联盟2号中的两位宇航员要通过太空行走的方式进入到联盟1号,然后两艘联盟号飞船再分别返回地球。由于这次任务的难度颇高,在选拔宇航员方面的工作很早就开始进行了,具体的安排如下:

其中,联盟1号的替补加加林就是人类史上第一位登上太空的宇航员,在当时他还在继续服役。联盟1号的首发科马洛夫和加加林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无奈的抉择

由于联盟号之前的几次无人试验都以失败告终,很多安全隐患并没有结局。因此所有参与项目的人都认为直接进入到载人任务并不妥当,宇航员肯定很难生还。当时联盟号的工程师鲁萨耶夫认为科马洛夫如果执行任务,基本上就回不来了。于是,鲁萨耶夫在执行任务之前,告诉科马洛夫不要去参与这次飞行任务,还列举了许多当时已知的缺陷,加起来一共有203处。

科马洛夫也并不想这样去“送死”。由于当时苏联正在与美国竞赛,领导威胁科马洛夫必须参与任务,否则将会剥夺他的所有荣誉。

不过,最终让科马洛夫决定参与飞行任务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多么在意这些荣誉。而是因为他深知替补飞行员是加加林,如果科马洛夫选择不去,加加林就得去,那加加林恐怕就回不来了。而加加林是当时苏联的民族英雄,为苏联出生入死过很多次,之前第一次登入太空的任务也是惊险万分,加加林同时又是自己的好友,不应该再让加加林冒险。

他只能选择自己去“送死”。他唯一割舍不下的是他的妻子和女儿,但他已经没得选择。

第一名因载人航天遇难的宇航员

1967年4月23号,科马洛夫乘坐联盟一号进入太空,并且顺利进入地球轨道。但是接下来,和之前无人测试的情况一样,出现一系列的问题,首先是太阳能板无法打开,然后是电力供应系统出现问题,这直接导致地面指挥部无法控制飞船的姿态,飞船随后偏离了轨道。

一系列的问题,使得苏联被迫终止了联盟2号的发行任务。由于地面指挥部已经无法操作,科马洛夫只能手动操作,控制飞船返回。在进入到大气层后,飞船完全失控,在大气层中翻滚。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主降落伞出现了故障,无法打开,而备用的降落伞和小降落伞缠在了一起,也无法打开。

于是,飞船就在没有任何保护和缓冲的情况下,直接撞上地球表面。巨大的撞击能量使得整个着落舱被瞬间撞扁,用于反冲的发动机在剧烈的撞击中发生了爆炸。

当救援人员赶到现场时,现场已经是一片火海。大火被扑灭后,救援人员在废墟里只找到了科马洛夫的一个足骨。

苏联为科马洛夫举行了国葬,但他本可以不用去“送死”。苏联冒进的决策使得科马洛夫不幸成了人类史第一名因载人航天遇难的宇航员。苏联的登月计划也在这次事故中宣告破产。

只可惜,那位科马洛夫用死来保护的加加林在几年后飞机事故中丧失。这次事故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位丧生的航天员,从上升号开始急于求成、大胆冒险的行为就为这次事故埋下了祸根。

而这次事故也直接导致了苏联的登月计划直接搁浅,加之灵魂人物谢尔盖·科罗廖夫的去世,苏联在太空的争霸中至此也就基本上落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