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乔治亚群岛战役,为何成就日军将领威名?

二战太平洋战场,日军在瓜岛和巴布亚遭受惨败,东京也终于意识到战争的主动权已经易手,并下发《东南方面作战陆海军中央协定》,规定在新几内亚采取攻势,在所罗门及俾斯麦群岛采取守势,明确了由战略进攻调整为战略防御。

与之对应的盟军似乎动作更快,决定沿新几内亚、新不列颠岛为左侧,以及所罗门群岛为右侧,同时发起进攻直逼日军重镇拉包尔基地,迫使其回退1100公里外的特鲁克港。在新乔治亚群岛,美、日双方再次拼尽全力,从海上打到陆地。

蒙达机场争夺得异常激烈。

1943年6月30日,哈尔西指挥第43、37步兵师3万多人,在134艘舰只、1000多架飞机的支持下,分三个方向发起进攻。相比日军佐佐木登少将指挥的东南支队1.4万人,美军上下均乐观地认为,10天就能解决战斗,但“现实很骨感”。

美军的行动从新乔治亚群岛东南9公里的伦多瓦岛开始。这么做,不仅避开了日军的重兵把守,而且可以建立火炮阵地对蒙达机场实施炮击。由于完全出乎日军的预料,美军达到了奇袭的效果,赢了第一回合。然而很快,美军的噩梦来了。

一是,在佐佐木的指挥下,蒙达机场周围的火力点和工事都是在坚硬的珊瑚礁上深挖1.5米,再用水泥和木头垫高,并加以巧妙的伪装,整个防线可以说是坚不可摧、设计巧妙的防御体系,日军正是凭借这些坚固工事,顽强抵抗美军的进攻。

二是,新乔治亚群岛有着比瓜岛更浓密的灌木林,更多的沟渠和河流,这对养尊处优的美国大兵来说无疑是一场磨难,再加上日军的负隅顽抗,担任主攻的第43步兵师基本丧失战斗力,第37步兵师上去后,推进速度更是以“米”来计算。

更重要的是,佐佐木抵制“万岁冲锋”的做法,而是依托工事频频阻击,并根据美军部署“前重后轻”的特点,命令其王牌第13联队游离防线以外,不断袭扰美军后方,甚至夹击进攻的美军。当反击的可能性不复存在时,他断然撤离主防线。

尽管丢失了蒙达机场,但驻岛日军依托新防线负隅顽抗。此时的2个美军师已经精疲力竭,减员达40%,哈尔西不得不将第25师也派往前线。而佐佐木在防守无望的情况下,率队冲出包围圈撤出了一万多人,成为美军将领欣赏的日军将领。

而在海上,美军几乎占有“一边倒”的优势。

新乔治亚群岛登陆战役,日军佐佐木登少将指挥东南支队“以少胜多”,抵住美军3个师的进攻,并以伤亡2600人的代价造成美军伤亡5600人,原本计划10天的战役打了100天。与“不争气”的美国陆军相比,海军却打出了不错的战绩。

围绕岛上争夺,海军不仅承担运输兵员、物资和装备,还有火力掩护、阻敌增援等任务。不过,此时的美国海军在空中掩护下,各类战船应有尽有,并且随着更先进的雷达设备,在以往曾“吃亏”的夜战中,也逐渐拥有“一边倒”的优势。

按照哈尔西的作战要求,只要发现日本海军出动的踪迹,就大胆地进攻或阻击,尽管双方舰船互有损失,但美军赔得起,哈尔西喜欢与日军进行这样的拼耗。而美国海军经过一年多的实战,他们在夜间战斗中,也越来越得心应手、应付自如。

在维拉湾,日军4艘驱逐舰搭载900多名陆军官兵,试图增援佐佐木的东南支队。而让美军作难的是,眼下无足够的兵力可派,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美军历来是以巡洋舰与驱逐舰混合编队,而现有的3艘巡洋舰均负伤,仅剩驱逐舰无法编队。

仓促之下,昔日在战场上只能担任警戒任务的驱逐舰,终于有了单独露脸的机会,美军6艘驱逐舰不负使命,出海拦截日军。战斗中,美军驱逐舰各自为战,利用雷达指示,按照“先鱼雷攻击,再舰炮攻击”的战术,在深夜向日军发起了进攻。

结果4艘日军驱逐舰3艘被击沉、1艘逃逸,800多日军葬身鱼腹,而美军无一损伤。此战对日军来说是致命,它意味着屡试不爽的利用驱逐舰“老鼠运输”的方法不灵了,并决定暂停向东南支队派出增援,导致佐佐木最终放弃新乔治亚岛。

本次海战,还开创了美军“零损失”的先河,并且确定了单独使用驱逐舰的战术。这个消息让尼米兹欣喜异常,因为太平洋舰队的战斗素养已得到了全面提升,再也不是以往被日军一路追打的窘境了,并以实际行动表明了海军实力比陆军强。

总之,美军迫使日军放弃了蒙达机场,并以此建立新的前进基地,将战线前移了350公里。但历时3个月的战斗,无论是时间,还是投入的兵力,都超出了哈尔西的预期,按此速度很难在年底前攻占布尔维尔岛,他必须对今后作战进行调整。

看来,盟军的战略反攻并不顺畅。大家认为呢?欢迎留言并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