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荆轲秦王为何不以剑挡?

编者按:近期,热播电视剧《大秦赋》宣告完结。那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刺杀——荆轲刺秦王,也再次被搬上了荧屏。于是大家又看到了那经典的一幕:荆轲在拿匕首刺秦王嬴政的时候被躲开,秦王想拔剑反击却拔不出来。那么,有个堪称老生常谈的话题又要被说一下了。秦王为啥拔不出剑来?

秦王嬴政为啥拔不出剑来?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许多读者都知道,那就是剑太长了。春秋早期的中国青铜剑,即使像越王勾践剑那样的,也不过五十厘米长。所以,如果秦王拿的是这种五十厘米长的青铜剑自然一下子就拔出来了。然后春秋后期出现青铜长剑,比如类似吴王光剑,就达到九十厘米。考古学家在兵马俑坑发现的秦国青铜剑,就将近一米长。随之而来的是,铁剑也出现了。在战国时期,中碳钢铁剑甚至高碳钢铁剑开始出现。燕下都铁剑剑刃的硬度经过检测发现,相当于越王勾践剑的两倍还多,之前由于兵马俑坑的发掘,许多的学者认为秦人不装备铁剑。但是随着考古的新发现,这种观点被打破。冷研之前的文章中也提过,在陕西凤翔高庄的秦墓中就出土了5把铁长剑,形制相同,尖锋,两面刃,体很长,扁平茎,无首。其中一把通长105、茎长21、剑身宽3.2厘米。所以有新观点认为,兵马俑坑中所谓的青铜长剑其实是铁剑模型。

▲凤翔高庄秦剑

▲宜昌前坪秦墓出土铁剑

相对于易碎的青铜长剑,比如吴王光剑摔断过、安徽博物馆也发生过青铜剑摔碎的事,铁剑显然更受欢迎。所以当时的秦王所用佩剑应该是铁剑。而且在中国的古典时代,身份越高,越喜欢用大宝剑。从御者铜像来推断,当时有长度超过一米的铁剑。而秦王作为BOSS级别的人物,他的佩剑要考虑符合身份,高端大气上档次。所以秦王的佩剑长度可能要超过一米,甚至可能达到120cm。但铁剑虽然长而且坚固,可长剑本身用着不方便。所以面对拿着匕首的荆轲的时候,秦王显得非常狼狈。因为剑太长了。根本来不及拔出来。有人会说,把剑拿起来,然后平着拔,不就一下子拿出来了吗?虽然想法很好,但是这就涉及到第二个原因。那就是春秋战国时的佩剑安装方式。这里《大秦帝国》系列电视剧,就出现了一个历史细节上的硬伤。

这硬伤在第二部的开头就出现了,那就是主人公佩剑方式不对。大家可以从截图里看,这剑明显是挂上去的,也就是那种悬挂式佩剑法。但是这种佩剑法在春秋战国并不是主流。这种悬挂法,当时主要流行在北方系统的曲刃剑还有环首刀中。那么,当时的主流佩剑方式是什么样的呢?我们看下面这张图:

这是根据一些考古发掘中一些俑绘制的。这些佩剑基本都在人物的腰带上。乍看一下是插在腰带里的。但是实际上,剑鞘上还有个零部件,如果觉得这种图不够清晰的话,看看下图:

这个青铜人像是曾侯乙墓出土的,仔细看在剑鞘上有个突出的物件。这个物件叫璏(zhi),《说文》的解释是:“剑鼻玉也”。下面这个就是一个玉剑璏,以前玩古玉收藏的经常掏到类似的器物,开始的时候,大家不知道只是干啥用的,后来发现这个经常出现在佩剑的剑鞘上,而且不少玉剑璏上,有用动物胶和纤维片粘合跟捆扎的痕迹。当然剑璏不全是玉的,因为玉剑璏主要是高级贵族用,而一般人的有木的、有皮革的、还有铜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可以确定这个物件是挂剑用的,但是如何安装还有争议。就像《大秦赋》里就出现了错误。虽然把剑璏安装在剑鞘上弄对了,但是却把剑璏别在了腰带上。

▲玉剑璏

▲《大秦赋》截图


这种观点主要是因为发现一些一头长一头短的剑璏,以为剑璏是别在腰带上的。其实不是,如果真是这种方式佩剑,那么秦王可以轻松把剑拿出来拔。得益于俑坑里高度写实的作品。让我们知道安装剑璏的剑是如何佩戴的。

▲小田绘制


上图是根据秦始皇陵附近陪葬坑出土的驭手像画的,读者可以看到驭手的佩剑很长,然后驭手腰上其实有两圈带子,下面那圈带子穿过剑璏。带子的松紧可以根据佩剑者的喜好来确定,如果是礼仪性佩剑,多半会把带子弄的紧一些防止来回晃动。


接下来我们回到《史记》原文: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当时秦王一下子挣断了自己的袖子然后拔剑。当时秦王的状态类似于底下这张图剑佩戴在侧身,这也是春秋以来的习惯。但是呢春秋时的青铜剑长度才五十厘米左右,佩戴在侧身拔剑很容易,而且那时候也很少看到那种专用剑带。但是长剑就不行了,这种状态下拔剑需要时间还需要空间。更要命的是因为剑固定在在腰带上的,要想把剑平着拔出来,就得把腰带解开,但是解开剑带扣也需要时间。


所以像上面蓝忘机和无名大侠那种拔剑还是不要想了,剑鞘根本没时间取下来。因此,当时能拔剑的范围非常有限,空间根本不够,荆轲也不会留给秦王时间。当时的景象,很可能像老电影里那种,秦王绕柱子跑,而荆轲在后面狂追。虽然有点搞笑但是很真实。


当时的大臣也都吓蒙圈了,不少人只能赤手的空拳阻拦,而殿外的卫士没有诏命不得进殿。《大秦赋》里有个细节不错,双方都没穿鞋。因为秦汉时期甚至到魏晋都得脱鞋进屋。所以大臣想把鞋脱下来砸荆轲都很难,然后秦王的剑滑到腰后面。这个在电影和电视剧里都出现过。最后医官夏无且用他的药囊砸荆轲。这下争取了时间,然后左右乃曰:“王负剑。”这下才把那个长剑拔出来。


电视剧里,佩剑已经滑到了后背,这里的王负剑不是把剑背到背上而是像驭手那样拔剑,那样空间就大很多了。所以秦王把剑拔出来,荆轲也就悲剧了。从荆轲受伤情况来看,荆轲被砍得起不来。左大腿被砍断,说明这把剑做工不错,就是拔起来费事。


冷研之前发过古代佩剑方式考证的文章,也提到这种剑璏佩剑法还有双附耳悬挂式佩剑法,以及背带式跟斜跨式佩剑。只是剑璏佩剑法后来消失了,不少文章认为消失的原因是不方便骑马。写到这里大家可以发现,用剑璏法佩剑在佩戴长剑时很不方便。这也可能是使得这种佩剑方式消失的原因。

▲北朝环首刀


另外,大约是在南北朝时,受中亚西亚影响双附耳悬挂法开始流行,这种是在剑鞘上设置两个附耳,通过绳子和带子连接在吊带的铜环上。这样骑马方便,摘取也不会太费劲。许多壁画上的北朝或者唐朝武士,乃至直到明清也是这种佩戴法,具体方式参考下图。

▲双附耳悬挂法

▲维京人剑


但是不能说剑璏法一定不如双附耳悬挂法,这种方法佩剑不容易掉也不容易歪,也不会导致剑或者刀晃晃悠悠的影响跑步,而且腰带怎么说,也比那种细绳或者细带子坚固吧?而且这种方法流行的时候正好剑也不是很长,只能说在长剑开始出现后,这种佩剑方式逐渐有点不合适了。

▲背肩带佩剑

▲斜跨式

▲古罗马士兵斜跨佩剑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双尾猫,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