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持续330年左右的全球变冷事件,间接导致了明王朝的覆灭吗?

地球的气候环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经常发生波动,有时候地球温度会非常低,低到几乎全球都被冰雪覆盖,比如:刚刚结束的第四纪大冰期;有时候地球温度又非常高,就连极地地区都没有永久冰川,比如:在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中,就连北极地区都呈现温带森林景观。

虽然现如今的我们生活在间冰期之中,但间冰期内也有小冰期和温暖期,有史以来,我国一共经历了6次小冰期,其中影响最大的一次要数发生在1560-1890年的明清小冰期。

明清小冰期的影响

明清小冰期的鼎盛时期是在1560年到1890年,在这段时间里,全球温度下降。根据当时的广东通志记载,在万历年间冬天,广东地区居然下起了鹅毛大雪。

天气变冷可能不会导致明朝覆灭,但是天气变冷带来的一系列变化加剧了明王朝的衰落。我们知道,农业在过去完全依赖“靠天吃饭”,降雨、温度、昆虫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再加上当时没有农药化肥,农民的生产效率较低,导致农作物亩产量较低,因此农民生产的粮食很多时候只够自家糊口,无法囤积大量的粮食为灾年做准备。而这也导致了农民面对意外风险时,对风险的抵抗力弱。

其次,古代时科学技术并不发达,无法有效地预估灾难,以及提前防灾抗灾,每当灾难发生时,都会给当地带来严重的打击。

明清小冰期时,持续的低温使得粮食生长受阻,以至于许多地方的农作物面临减产、甚至绝收。再者,持续的低温使得水蒸发速度变慢,而这又导致全球洋流失衡,使得原本有雨的地方变得少雨或者无雨,而又有一些地方却发生洪涝灾害,旱灾和涝灾的发生也使得农民收成惨淡。

在现如今,如果发生旱灾时我们可以通过开闸放水,将水库中的水流入到下游中,满足下游抽水灌溉的需要。在洪涝季节,我们可以用水库蓄水,削减洪峰,让洪水不至于快速流向下游,从而保护下游人民安全。而在当时,人类的力量很难去对抗大自然,因此更容易遭受天灾。

在明清小冰期时,持续的低温席卷了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甚至就连热带地区广东以及海南等地,在冬季时也会下雪。而这里的植物大多是不耐寒植物,其中也包括农作物。在这场小冰期内,当地的农作物大量死亡,影响了农作物收成。这也使得许多农民破产,成为灾民、难民。而难民如果得不到救济,将可能会成为流民,扰乱治安,破坏社会秩序,引发社会动荡。

当然,受到影响的不仅仅只有明王朝,北方的游牧民族受灾也非常严重,为了生存,他们只能南下攻打明王朝,使得明王朝面临的不仅仅是内忧,还有外患。

更何况明王朝本身也存在着许多问题,而皇帝和他的官员无力扭转局势,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明王朝覆灭了。

明清小冰期对世界的影响

全球变冷影响的并不仅仅是明王朝,欧洲多地也遭受明清小冰期的影响。据研究,在1739年,英格兰谷物价格比过去31年平均价格高出23.6%。

粮食价格的上涨,使得大量人口因无力购买食物而陷入饥饿,据统计在17世纪时,法国发生了11次规模较大的饥荒,芬兰人口减少了1/3。

除此之外,寒冷还使得瘟疫横行。这里多说一句,并不是寒冷导致瘟疫的流行,而是当大量生物死亡后,生物遗骸会滋生许多微生物,其中有许多是致病菌,这些致病菌或通过直接接触,或通过食物或者水源传播,引发大规模流行病。

在现在一旦发生地震导致大规模人口死亡,当地就会启动消杀程序,目的就是防止大灾之后的疫情。

然而在过去,微生物还没有被发现,人们缺乏有效的防疫手段,以至于微生物导致的流行病大量传播,使得人口数量减少。

从此次的小冰期我们可以发现,地球气温的降低对人类而言并不是好事,当然全球变暖对我们来说也不是好事,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恰当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