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家长,到底要逼着孩子成长,还是放手让孩子成为普通人?

前不久,清华大学教授刘瑜的一个演讲火了。

刘教授演讲的题目原本是《不确定的年代,教育的价值》,后被自媒体加以渲染和放大,将题目更改为《我的孩子正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戳中了无数家长的内心,迅速走红网络。42分钟的演讲,很多网友不仅是二刷,甚至是三刷,四刷,五刷……一遍又一遍地看,希望能从中找到自己教导孩子的秘方。

但,刘瑜老师的这个观点真的正确吗?作为家长,我们到底要逼着孩子成长,还是放手让孩子成为普通人?我们到底是要像周扒皮一样,牺牲孩子的快乐,让他学海无涯苦作舟?还是不断给孩子减压减负,让孩子快乐成长,哪怕长大后只能开个奶茶店或者摆个煎饼摊?

其实,我并不同意刘瑜老师的观点。

家境富裕,需居安思危

古人说,居安而思危。哪怕你家境富裕,家里有矿产有房产,给孩子打下了扎实的经济基础,孩子无需付出更多努力就可以衣食无忧。但社会竞争是异常残酷的,如果将来孩子的能力不足以支撑起这些财富,那这些财富他恐怕也是难以留住,财产被身边虎视眈眈的人夺走在所难免。

比如不少长春的二道区长青村周边,不少农民因为被占地而手头有了百十多万的补偿款,就被不法分子盯上,以“北京赛车”黑彩作为陷阱,洗刷农民的补偿款。不少农民先是输了几千元,又输了上万元,不仅输光所有的补偿款,甚至把家里辛苦积攒下来的房产都一并搭进去了。

所以,能力是一定要与财富相匹配的!

家长是能够给予孩子的万贯家财,但也要教会孩子守住和运用财富的能力。能力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会轻轻松松,需要家长引导孩子去探索,去思考,在困难中寻求解决方案,在失败中总结经验,不断地超越自己,实现自我成长,这个过程,一定是辛苦的,有汗水也有泪水。我们虽然心疼孩子,但却要逼着孩子经历这样的过程,否则就是害了孩子。

家境普通,更要逆流而上

张桂梅,是华坪女中的老校长,拿命教书的时代楷模。她盛年丧夫,把自己嫁给贫困山区,以超过90%的升学率,硬是把1800多名云贵山区的女孩送出大山,送到高校,改变了她们一生的命运。

对待这些大山的孩子,张桂梅老校长一直是狠心地逼着孩子们前进:

每天凌晨5点,孩子们就被她周扒皮一样的鸡叫声叫醒,开始跑步晨读;

每天吃饭的时间,女生们都是跑步去餐厅,每顿吃饭时间只有10分钟;

每天的功课,就是不断刷题,不停死记硬背,尽可能多地储存知识点。

孩子们一直都被张校长灌输“拼了”的概念,一刻不停地在努力,一点一滴地在积攒蜕变的力量。因为,对于她们来说,走出大山才可能摆脱贫穷和愚昧,让自己和自己的下一代成为不那么辛苦的普通人,才能够有机会和城里人一样安静地坐在咖啡馆喝咖啡。

对他们来说,不能有半点松弛,不能有半点偷懒,必须死磕,必须硬扛,就像鲤鱼跃龙门一样,用不留退路的决绝和果断,逼着自己不断进步,最终奋力一跃,改写人生。

小编碎碎念

言论自由的现在,家长们经常都会陷入迷茫。比如看到类似刘瑜老师的演讲,就会反思自己是不是对孩子太过严厉了,打心里觉得不要给孩子过多压力;但当看到新闻报道大学生毕业工作各种难找,又觉得自己要好好管教孩子,不能置孩子的成绩不管。

家长摇摆的心态,导致了做法的不坚定,也造成了孩子的迷茫。聪明而有智慧的家长,一定要坚定自己的立场,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孩子接受困难的挑战,在挫折的洗礼中蜕变,不断地超越自我,赢得自己对自己的尊重,将来也赢得自己想要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