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去的2020年年底,在20日内先后出现了两次寒潮,其中第二次跨年寒潮甚至触发了橙色预警(最高级别的寒潮预警),可谓来势汹汹,但来得快,去得也快,随着急剧降温后,很快就恢复了相对温暖的天气,而且由于来得急,且上次橙色预警的跨年寒潮时,广东普遍地区并没有降雨,空气依然干燥,确实没有感受到寒潮的威力。
但是这次不一样了。虽然这次只是蓝色预警,但由于降温前气温本来就比上次低,因此实际上最低温度会降到上次跨年寒潮差不多的水平,广州的最低温度在5℃左右,更难熬的时这次的寒潮接二连三的,持续时间比较长,降温时间将持续一周以上。在1月7日第二波(第一波没有影响广东地区)寒潮(蓝色预警)袭来后,1月10日-12日左右将迎来第三波寒潮。除了第一波冷空气主要影响西北和华北地区外,另外两波冷空气都将南下影响广东。
不过庆幸的是,虽然这次寒潮在很省市都带来降雨,但广东似乎躲过一劫,按照天气预报,广东地区以阴天和多云为主,避免了冻雨的折磨……想想都怕……目测又是南岭和武夷山给我们遮风挡雨了。
虽然周边各省都迎来了冻雨,但南部沿海的广东凭借着非凡的RP完美躲过,广东人最怕怕的湿冷天气似乎暂时并不会到来。
湿冷为什么那么可怕?其实不单是广东人怕,我曾经听一些北方人讲起广东的冬天都说受不了,在北方即使零下几度,空气是干燥的,感觉并不会太冷,但在广东,几度的低温加上毛毛细雨的天气就感觉炒鸡冷……在广东,冬天10度以下再下毛毛雨就真的不想上班了……更折磨人的是一般毛毛细雨一下就是几天十几天的,真是要了老命……
那为什么冬天下雨或空气湿度特别大时会感觉特别冷?
让人觉得冷的原因是热量快速流失,也就是热量被快速带走了。而导致热量被带走一般有三种方式,就是我们初中物理所学的:热辐射、热对流和热传导。
热辐射就是我们人体不断向外产生的红外辐射,嗯,某些加了可见光滤镜的相机能拍到……这种方式传热很慢,可以忽略掉。
热传导就是当你触摸一些固态物体时,热量会从接触面传递到固态上,假如接触到的是一些金属物体,由于热传导更快,人会感觉冰凉冰凉的。特别在北方严寒的冬天,那舒爽……可能你看过这样的警告,“冬天千万不要舔金属杆”……可是就是有些No zuo No die的人喜欢要试一下这种“甘甜”的味道……
结果就是舌头上的体温被迅速传递到金属杆上,由于金属杆体积大、导热快、比热容高,热量被吸走后金属杆温度基本没有增加,导致接触面温度迅速降到环境温度,在严寒的北方也就是迅速降到0℃冰点以下了,舌头表面的水分会迅速凝固成冰,于是……舌头被冻住了……如果这时没有做好充分准备,比如热水壶、火把什么的,那就杯具了……
热对流就是通过流体的流动对流把热量带走。很明显,我们前面所说所感受到的温度问题就属于热对流造成的。
当同样的环境温度,但风比较大,由于热对流更快,我们的体表热量会被迅速带走,因此会感觉比较冷。而当空气湿度较大的时候,特别是下毛毛细雨的时候,由于水气的比热容比干燥空气更大,也就是说它吸收相同热量后,温度上升幅度更低。而另一方面,水在蒸发过程中会吸收大量热量,因此湿润的体表会损失大量的热量用于蒸发体表的水分,这将导致我们的体表温度更加大量地流失。广东人就这样被冰点以上的气温冻成dog了……
不过这次并没有下雨,白天的相对湿度也不算特别高,所以广东人最害怕的湿冷天气应该还没到来,不过由于这次冷空气的持续时间较长,而且都是阴天多云天气,缺少日光,白天温度也比较低,还是需要做好防寒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