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多头绒泡菌?为什么会如此智能?

图为:多头绒泡菌

对于生物而言,智力或许是一种最高级的能力,四肢并不发达的人类自诞生以来就是靠智力统治了地球。

我们一般习惯于谈论动物的智力,比如与人类血缘关系较近的灵长类动物,而对其他生物鲜有涉及。

但不可否认的是,除了动物外许多一般被认为“无脑”的生物也可以表现出超乎寻常的智力行为。

多头绒泡菌就是这样一种生物,它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和真菌,而是一种原始生物。

作为一种原始生物,多头绒泡菌有着多种令人难以置信的智力行为,而其中之一就是它会“走迷宫”。

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生物呢?我们又可以从这种独特的生物身上得到何种启示呢?

多头绒泡菌是一种黏菌

多头绒泡菌是一种生活在腐烂的树叶、木头等阴凉潮湿的环境中的黏菌,颜色通常呈黄色,以真菌孢子、细菌等微生物为食。

那黏菌又是什么呢?

黏菌又叫做黏液霉菌,它是一种原生生物,原生生物不属于动植物和真菌,但地球上现有的动植物和真菌都是由古老的原生生物进化来的。

在分类学上,黏菌的名称是“Myxomycota”,翻译过来就是“真菌动物”,这个名称很好的表现了它们的特征:看起来像真菌,却能像动物一样“走动”。

黏菌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具有许多不同的分类群,与各种微生物一样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分解者。

图为:多头绒泡菌的“伪足”

在黏菌的所有分类群中,有两大类最为著名,它们分别是原生质体黏菌和细胞性黏菌,二者的主要差异在于生命周期和生理结构。

原生质体黏菌的特色是没有单一的细胞,而是形成一整团的原生质(或叫合胞体),其中会有很多的细胞核。

多头绒泡菌就是原生质体黏菌的代表,它的一生可以简单分为两个阶段:营养期和繁殖期,它的种种智力行为正是在营养期表现出来的。

会“爬行”,能“走迷宫”

多头绒泡菌在进入营养期后,其原生质团会变成管状形态,并且依照食物、水和氧气等所需养分改变其面积。

当它去觅食的时候,管状结构就会在前进方向上变成片状结构,而会在相反的方向变成网状结构,这种移动方式很像“爬行”。

它的进食方式是吞食作用,在找到食物(例如细菌)后它会将食物以小泡的形式吞食进原生质体内,然后分泌消化酶消化它。

利用这种奇特的“行走”觅食方式,科学家发现它可以很轻松的在迷宫中找到自己想要的食物。

当把多头绒泡菌与食物一同放入一个塑料迷宫中时,多头绒泡菌会伸出数百条“伪足”探索所有可能到达食物的路径。

一旦找到食物,它会收回所有走入死胡同的“伪足”而只保留找到了食物的“伪足”,然后享用食物。

更神奇的是,多头绒泡菌似乎知道哪条路径是最短最快的,即使是很微小的距离差距它也能分辨出来。

如果在一个迷宫中有多条路径可以找到食物,当它的多条不同的“伪足”通过不同的路径找到同一个食物时,它会慢慢收回较长路径上的“伪足”。

研究人员还发现,多头绒泡菌的“伪足”在经过的每一处地方都会留下一团黏液,他们推测这可能是它们留下的路标,以提示它们这条路是走过了的。

显然,这种“路标”可以看作是它的一种“物理记忆”,毕竟它们没有大脑,也没有神经系统。

没有大脑却具备学习能力

智力其实并没有明确的定义,目前以人类的眼光来看具备学习能力其实就是有智力的表现,而这一过程与大脑中的灰质有关。

多头绒泡菌没有大脑,但它也表现出了“习惯性学习”的学习能力,这显然打破了人类的固有认知。

什么是“习惯性学习”呢?习惯性学习是指原始行为随着重复的刺激而发生变化,举个例子,你天生就怕打针,但如果天天打针的话你可能就变得不怕打针了。

习惯性学习被认为是最简单,也最普遍的学习形式,普遍到很多人都忽略了,但并不是所有生物都具备这种能力。

那多头绒泡菌的习惯性学习又是如何表现的呢?

法国和比利时的科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们在含有琼脂块的培养皿中培养了多头绒泡菌,然后将培养皿放在装有燕麦粉的培养皿旁边。

在两个培养皿之间,科学家搭建了一座用琼脂块做的“桥”,以方便多头绒泡菌爬过去吃燕麦粉。

他们发现,急于觅食的多头绒泡菌会在两个小时内从“桥”上爬过去,这对它们来说还是比较快的。

然后,科学家在“桥”的中间撒上了咖啡因,这种物质对多头绒泡菌来说是无害的,但是味道可不好闻。

“桥”被“污染”后,多头绒泡菌表现出了明显的“犹豫”,但它们经不住美食的诱惑最终还是过了“桥”,只是花费了足足6个小时。

但是在后续的实验中,多头绒泡菌的“过桥速度”变的越来越快了,它们好像不再厌恶咖啡因。

也就是说,它们习惯了咖啡因的苦涩味道,从数次“过桥”的经验中它们学到了新信息:咖啡因并不能对它们造成危害。

图为:绘制东京公路路线

可完美“复刻”城市公路网络

在介绍多头绒泡菌的“走迷宫”能力时我们说了,它知道哪条通往食物的路径是最短的,这与人类修建公路的考虑是一样的。

研究人员将多头绒泡菌放在了一个与日本东京版面一样的塑料模板中,然后在“东京”的各个“交通枢纽”上放置了食物。

26小时后,神奇的一幕出现了,多头绒泡菌的“伪足”所经过的轨迹竟然与东京的城市公路网络完全一致!

一个人在不借助任何工具的条件下要凭感觉绘制一张公路网络是不容易的,但它们却可以做到,并且完成的非常好。

除此之外,一些考古学家也发现了多头绒泡菌的“公路绘制能力”在考古中的重要作用,而这是其他工具比不了的。

他们在研究古罗马的公路网时一直无法确定位于巴尔干半岛的两条军事要道的具体位置,但借助多头绒泡菌,他们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得到多头绒泡菌“提供”的线路后,考古人员又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以及计算机的仿真来验证结果的准确性,最终他们发现这两条道路是正确的!

会计算时间,极其“自律”

除了会计算距离外,多头绒泡菌还表现出了“时间计算能力”,也就是说,它们知道经过了多长时间。

迷宫实验中的科学家还对多头绒泡菌做了另外一个实验,那就是将它们放在水槽中爬行,每30分钟就降低一次水槽的温度和湿度。

科学家发现,当温度降低后,多头绒泡菌会放慢自己的速度,这可能是在低温条件下为了节省能量。

但当科学家停止降温后,它们依旧保持表现出每过30分钟就减速一次的习惯,相当了不起!

另外,多头绒泡菌还是一个十分精明的家伙,当把两种营养含量不同的食物放在它们面前时,所有的多头绒泡菌无一例外的爬向了营养更高食物。

最后

科学家认为从多头绒泡菌的种种智力行为来看,它都有成为“生物计算机”的潜力,而它未被开发出的智力可能更多!

从多头绒泡菌身上我们也能看出远古生物的惊人智慧,而这种智慧不依靠大脑,不依靠任何神经元。

它们的存在也可能带给另外的启示,比如,人类对病毒、细菌等微生物的行为是否可以有新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