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开年了,春招也不远了,相信许多伙伴们又把要不要换工作的问题提上了议程。进互联网大厂好,还是辞职读研好?进国企央企好,还是自己开个小店好?……
前辈们各有各说,后浪们蜂拥而至。选择看似无限多,只是,自己却觉得条条大路都不怎么通罗马——“我的路在哪?”
正在求职或考虑换工作的读者们,挤在我们的后台嗷嗷叫,认真地向我们咨询千古难解的问题之一:如何得到一份自己热爱、又有社会意义、又有钱、又能发挥自己的特长的工作?
作为KY最风骚的女作者,你以为这么让我秃头、掉眉毛的、简单的问题会难得到我吗?哼!
答案就在这里——
近些年,“生き甲斐”的概念被几位学者陆陆续续引入欧美社会,并得到了广泛传播。经过一番日本与欧美思潮的碰撞与交流,“生き甲斐”的概念主要在职业生涯领域流行了起来。
在欧美职业生涯行业内,“生き甲斐”这个概念旨在解决一个普世的、存在主义的问题:找到那份让我们感到人生意义的工作。
还犹豫?!
上车吧!
在求职的过程中,很多人都会遇到一种沮丧感,这种沮丧主要来自于相互冲突的欲望:我既想A,又想B,还想C,却发现ABC之间存在冲突;我想要解决这些冲突,却很难在社会经验中找到前人给的答案。
我相信,“生き甲斐”能够帮助许多人走出这种僵局。
“生き甲斐”不是一个具体到几步走的线性策略,而更像是一个局、一个场(格局之“局”、磁场之“场”)。
我们可以把这个图想象为湖面上呈现的水波圈圈,它包含4层(或四个境界)。
在下文中,我们将逐层展开解释。
我们在构建自己的“生き甲斐”时,需要回答这4个原始问题:
你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沉浸其中,而且不计较投入?
你会提前很久就开始感到期待的事情是什么?
比如说:如果你经常弹钢琴弹到忘记时间,那你就是很热爱这件事。
你所擅长的通常是那些对你来说容易做到、进步得很快,或者很容易就有耐心坚持到最后的事情(?hss,2018)。比如说:你才练了一年钢琴,就考了4级。
你做什么能得到报酬?我们需要从工作中得到金钱回报,才能满足其他生活所需。你能做的事情中,哪些可以在社会上兑换到金钱呢?比如说:在餐厅为顾客弹琴。
这个世界需要什么?这个因素包含两点:
(1)某个事物被世界所需;
(2)你认同在背后支撑这个需求的价值。
此时,你在做这件事时会感到自己有更高的存在感和价值感。这是因为你的付出会得到社会的肯定,同时,你也在社会上留下了来自于你的痕迹。比如说:观众听了你的琴声很感动,给你写了感谢信。
了解了4大原始因素后,我要开始考考你咯!当我们实现了其中两大元素时,我们的表现和状态分别是什么(Steven, 2017)?
▼
▼
第三题
▼
▼
当我们只实现了4个基础要素中的3个,缺乏任意一项时,我们会有以下4种不同的体会(?hss, 2018;Oppong, 2018):
此时你有钱、有才华、有价值感,但你不爱你的工作。当你想起你的工作时,你会有这样的认知:你知道如何沿着当前的剧本玩下去,你可以表演这个角色,但你知道,这个故事本不是为你而写(Myers, 2018)。
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内心会有一种挥之不去的、空荡荡的感觉,很容易陷入存在主义危机。
我们常常试图用经济上的力量或身体上的快乐来麻痹我们的感官,填补“我被期望做到的”及“我想要的”之间的差距(García & Miralles, 2017)。这个差距就是让我们感觉空虚的原因所在。
此时你有爱、有钱、有价值感,但你不擅长你的工作。才华首先是一个方向问题,其次才是天赋和努力的问题。
不懂得挖掘自己的才华,就像是明明长着有力的翅膀,却不去锻炼飞行相关的技能组合(比如起飞、翱翔、降落),偏偏要锻炼跑步。
在短板上努力,我们每一次的进步都要花费九牛二虎之力,又累,回报率又低。此时我们会有危机感和不确定感,总觉得自己要努力十倍才能和隔壁桌老王旗鼓相当,甚至还会担忧,万一别人再努力一点,自己的价值会不会就不存在了。
此时你有热爱、能够实现才华、有价值感,但工作不能给予你足够的利益。说白了就是一个又忙又穷又沉浸的状态(比如:全职投入无薪酬的志愿者活动)。
其实,只要我们有足够的存款或额外收入,或自己本来就是一个清贫乐道之人,工资高低并无大碍。在这种情况下,想要达到“生き甲斐”,也不一定需要考虑工作带来的利益。
如果工资高低对生活或自我价值的实现非常重要,但是所在岗位又不能给我们足够的报酬,那么我们就会面临一种被什么东西追着跑的紧迫感。
比如,我们可能会觉得自己像一根被拉直的橡皮筋,紧绷并易断。又或者,我们感觉前路时不时就出现“悬崖”。
当我们真心体会到自己的工作是被社会需要、有社会价值的时候,我们在内心深处对自己的评价也是肯定的、稳定的。
这时,对于外界的建议或质疑,我们会保持一种开放的态度,从不同角度衡量与评估对方的评价。
相反,当我们的付出不被社会需要,或我们不认同自己工作的价值时,我们很容易因为外界的负面评价而感到动摇。这是因为,我们在内心深处感到自己的存在是可有可无的、无用的。
有哪些迹象能表明,你走的职业道路符合你的“生き甲斐”?
当以上四个迹象都出现时,你就到达了第四层:
最后:
“生き甲斐”开启后の两大迹象:
你的“生き甲斐”是一个逐渐被开启的过程。一切高品质的东西都需要花时间。
实现我们的“生き甲斐”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别妄想一口吞下一头鲸鱼。每一种基础要素都需要以诚实、深思的方式分别被探索与挖掘,这意味着花时间与精力在上述的每一个维度上。
我们可以从副业开始,跟随自己的好奇心,勇敢尝试。此外,记得做好记录。我们可以写日记,或是用各种工具类app来记下自己的尝试心得。
其次,随着职场经验的增加,以及个人的成长,“生き甲斐”也是会发生变化的。某项曾经能让我们每天从床上弹起来的工作,可能因为日渐熟悉、熟练而变得枯燥无味。因此,“生き甲斐”也是一个要求你的行动的动词,你总要在行动中不断实践,慢慢向它靠拢。
如果你仍然毫无头绪,你可以找一个安静的夜晚,与自己真诚地、毫无掩饰地进行一次对话,并在本子上列举(?hss, 2018):
回答完这些问题以后,如果你能在四个原始因素中找到一个共存的点,那么恭喜你!这就是你的“生き甲斐”!
如果找不到,那就重复这个问答环节,继续考虑这四个因素,缺什么就补什么。
未来的某个早晨,也许你突然就从床上弹起来了哦!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个我自己的小故事:
成为KY作者之前,我考虑过很多其他的职位,也面试过许多不一样的公司和组织。在那一段求职过程中,我在众多外部的声音里挣扎。我到底该听哪个意见?做什么选择?我去考了大部分雇主都想看的证,面试了听起来高大上但其实不适合我的工作,与完全不合拍的人社交......
就像雕刻,求职的过程比较缓慢,我估计我被拒绝了不下300次。不时地,我会遇到极其难拍板的选择。但在剔除与被剔除的过程中,我慢慢地看到了一个关于我的真相——我是一个创作者。
实现了“创作者”这个身份后,我体会到了一种静谧的归属感,持续地感受着一种笃定的感觉——“这,是我 ”。当这个“创作的自我”显现出来时,我感到我存在的意义也随之慢慢显现了。
你可能会想:“生き甲斐要求太太太高了,你真是十分十分幸运的人,所以才能实现生き甲斐吧~” 其实,我也觉得这很幸运。但同时我也知道,人前幸运一分钟,人后总有默默N多年功。
遇到极大的困境时,别急。我们可以试着想象自己是一颗埋在雪地里的种子,虽然土地的表面是一成不变的荒芜,其实我们已在泥土里悄悄挪动身子,生长扎根。
我希望世界上有更多幸运的人,但我更希望:你别放弃。开始不嫌晚,因为你值得。
References:
Cherry, K. (2016). 5 ways to achieve flow. Verywell Mind.
Csikszentmihalyi, M. (2004). Flow, the secret to happiness. TED Talk.
Einzelg?nger.(2020).Ikigai|A Japanese philosophy for finding purpose[Video file].
García, H., & Miralles, F. (2017).Ikigai: The Japanese secret to a long and happy life. Penguin.
Mitsuhashi, Y.(2018).Ikigai: Giving every day meaning and joy.Kyle Books
Myers, C.(2018).How to find your ikigai and transform your outlook on life and business.Forbes.
Oppong, T.(2018).Ikigai: the Japanese secret to a long and happy life might just help you live a more fulfilling life.Medium
Steven, E., (2017).Finding Your Ikigai: How to Seek Your Purpose in Life. Eternal Spiral Books
hss, B.(2018).Ikigai--finding your career sweet spot. Four circles of love, pay, world need: How to find your purpose, passion, mission and getting paid for while solving real world problems (without burning out).Medium.
KY作者 / 野草
策划 / Ivan
插画 / Always
编辑 / KY主创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