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是俄罗斯的首都,也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城市之一。围绕着莫斯科这座城市的历史故事数不胜数,如1812年的拿破仑东征,1941年的莫斯科保卫战,这些都是世人皆知的重大历史事件。不过,莫斯科的历史虽然很丰富,但这座城市的渊源却并不深。今天夜读史书就来与大家聊聊莫斯科的历史,看看这座城市是如何完成从一个村庄小镇到统一俄罗斯的完美逆袭。
公元882年,东欧平原上出现了第一个由罗斯人(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的共同祖先)组建的政权——基辅罗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基辅罗斯版图不断扩大,巅峰时期西起多瑙河平原,东临伏尔加河沿岸,北接波罗的海,南至克里米亚。不过由于制度建设跟不上,基辅罗斯的王公们经常为了继承权大打出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基辅罗斯不断拆分出众多公国(相当于中国古代的诸侯国),如梁赞公国、弗拉基米尔公国,各个王公人手一份。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公家族中的子孙们也要求分得属于自己的领地。于是公国又拆分出更小的公国,如弗拉基米尔公国就拆分出了十多个更小的公国,其中就包括了莫斯科公国。
莫斯科具体建立于什么时候现在已无法考证,但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是在一份编年史中,里面有一章提到在1147年,苏兹达里王公给另一位王公写信,上面提到:“到我这儿来,兄弟,到莫斯科来。”由此可以推断,莫斯科作为一个王公居住的村庄或小镇应该是在1147年前。
早期的莫斯科规模很小,虽然名称为公国,但实际规模也就是一个普通的村庄小镇大小,跟基辅罗斯拆分出来的众多无足轻重的封国并没多少区别。1237年,蒙古人入侵莫斯科,并将这里夷为平地。之后,莫斯科王公达尼尔向蒙古人臣服。在蒙古人的许可下,达尼尔不仅重建了莫斯科公国,还逐渐控制了莫斯科河两岸地区。
当时蒙古人建立的金帐汗国统治着东欧平原南部地区,北部则交给原隶属于基辅罗斯的那些公国自治。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蒙古人也学会了“以夷制夷”那一套,即挑起各公国的矛盾,让他们彼此征战,不断内耗。在这期间,莫斯科公国与另一个从弗拉基米尔公国拆分出的特维尔公国频频爆发战争。起初由于蒙古人时不时出手“锄强扶弱”,所以莫斯科与特维尔互有胜负,谁也无法彻底击败对方。后来特维尔的亚历山大大公因与蒙古人结怨,莫斯科趁机联合蒙古人一起出手摧毁了特维尔城。(注:特维尔后来在蒙古人的扶持下重建,但再也无法与莫斯科相匹敌。)
莫斯科公国在击败特维尔后实力大增,按照蒙古人的惯用手段,此时莫斯科公国也会遭到打压。可空前的历史机遇却降到了莫斯科人头上。就在莫斯科公国逐步壮大的同时,金帐汗国内部爆发长达20年的内乱。同时,位于金帐汗国西部的立陶宛也乘机崛起,蒙古人不得不将更多注意力放在平定内乱和防备立陶宛入侵上。莫斯科公国由此迎来了“黄金20年”。这段历史其实和中国明朝末年后金(清朝前身)崛起的情况极为类似。
1380年,蒙古人终于决定对莫斯科出手。这一年的9月8日,20万蒙古大军与15万罗斯大军在顿河流域爆发了一场关键决战,这就是俄罗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库里科沃战役”。此战打得极为惨烈,莫斯科大公德米特里本人都在战斗中身受重伤。不过最终莫斯科还是战胜了来犯之敌,打破了蒙古人不可战胜的神话。
“库里科沃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莫斯科公国对周边诸多小公国的领导地位。不过在两年后,莫斯科又被卷土重来的蒙古人打败。莫斯科不得不接受蒙古大汗宗主的地位,但作为交换,莫斯科大公德米特里也得到了蒙古大汗地承认被封为罗斯大公。
1462年,伊凡三世成为了莫斯科大公。在此后数十年时间里,莫斯科相继将雅罗斯拉夫尔、罗斯托夫、维亚特卡、大彼尔姆、特维尔、诺夫哥罗德等公国吞并,建立了以莫斯科为中心,方圆千里的广阔领土。伊凡三世因此成为第一个获得“全俄君主”称号的大公。
伊凡三世的儿子瓦西里三世通过政变夺取大公之位后,继续沿袭开疆拓土政策。直到1533年他去世时,莫斯科大公国的疆域北达白海,南抵奥卡河,西及第聂伯河上游,东至乌拉尔山脉,俄罗斯统一国家基本形成。
瓦西里三世死后,他的儿子伊凡四世继承莫斯科大公之位。在伊凡四世的治理下,莫斯科大公国的实力进一步壮大。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称沙皇(拉丁语“凯撒”的意思),俄罗斯从此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参考文献:《俄罗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