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心血管疾病一直都被认为是男性专属疾病。女性大都很担心是否会罹患妇科癌症,却不知心血管疾病是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在美国,每31名女性中有1人死于乳腺癌,而平均3名女性中就有1人死于心脏病。
虽然在50岁之前女性因为雌激素的保护作用,冠心病、心肌梗死的风险都较男性低,平均发病年龄也较男性晚。但女性在绝经后,这种保护作用明显减弱,冠心病的患病率明显升高。通常在绝经后的5~10年内,女性的心血管病风险不仅追上男性,甚至可能会反超。而且女性寿命平均比男性多6~7年,女性承受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或罹病的时间其实与男性是一样的。女性更应重视心血管疾病。
男、女之间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有生物学方面的差异,医学上称为“性差异”(sex differences),也有环境、生活方式及心态不同所致的差异,医学上称为“性别差异”(gender differences)。“性差异”与“性别差异”对女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了解了这些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更懂“女人心”:
1、更年期的影响
进入更年期的女性由于生理、心理及生活等方面都经历着相当大的改变,往往面临多重的心血管疾病风险。
在生理方面,由于雌激素浓度降低,导致血管硬化、血压上升。
更年期也是女性罹患糖尿病的好发年龄,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罹患冠心病风险是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2倍。
在心理方面,因为生活中各种变化,如离开职场、照顾年迈双亲或空巢的问题等,无形中加重了心理压力,容易使动脉硬化而血压上升,进一步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2、怀孕的影响
怀孕时女性可能会罹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使其未来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大幅提升。文献指出,有妊娠期高血压的女性未来罹患高血压及早发性心脏病的风险会增加;有妊娠子痫前期的妇女罹患冠心病的风险是妊娠中血压正常者的2倍。
3、心理压力更伤女人心
心脏病风险因素还包括抑郁、焦虑、愤怒、工作及婚姻压力。就精神压力相关的冠心病风险而言,男性与女性是相似的,但女性中更易出现上述风险因素。最近一份研究发现,当压力上升时,有心脏病史年轻女性的心脏血液流量明显比同年龄男性少。因此心理压力对于有心脏病史的女性来说可能是重要的心脏病风险因子,同时也可能是年轻女性心脏病愈后情形较差的部分原因。
4、女性更易被误诊
心脏病一般出现的典型症状为:呼吸急促、盗汗、左手臂或左下巴的酸痛、胸口闷痛等;而女性的症状常常是非典型的,如:恶心呕吐、气喘、背痛、视力改变、牙痛等。英国研究者收集并分析了近20万名男女患者病历,分析结果发现有1/3的心脏病患者在初次诊断时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女性心脏病患者在初次诊断时被误诊的情形比男性多了50%,症状不典型是重要原因。
5、女性更易发生药物副作用
性与性别差异也与很多心脏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有关,口服生物利用度、清除率、身体脂肪分布、血浆蛋白结合及新陈代谢均可因性别而产生差异。例如,用来治疗心脏衰竭的毛地黄制剂,女性服药后血药浓度较男性高,因此药物副作用也较容易发生。此外女性的复极化阶段更长,这可能增加了女性在使用某些药物(包括抗抑郁药)时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可能性。
6、女性如何降低风险
对自己的身体指标心中有数: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血压;血糖;体重指数BMI。
当女性在30、40岁及50岁初时为了平衡工作、家庭及经济责任,经常感到沉重的心理压力,中年以下有心脏病史或属心脏病高风险人群的女性,需更注意生活中的压力源。
运动已被发现能降低忧郁程度及心理压力,有助于进一步降低心脏病风险,女性不论有没有心脏病史都能透过运动习惯降低心脏病风险。
对于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女性应该使用药物预防。
改变生活方式,选择有全谷物和多果蔬的健康饮食、规律运动、戒烟以及避免工作过劳和久坐不动。
女性对心血管疾病有所警觉。女性缺乏警觉心是最大的风险因素,因此不要忽视来自身体的警讯,并且应主动向医疗专业人士询问心血管疾病的性和性别差异以及女性特殊的疾病风险。
参考资料:
Gender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CC. Nov 20, 2015
Journal of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Journal of Acute Cardiovascular Care
| 更多家庭健康资讯请关注仁年健康微信公众号:family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