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配时间最长的动物是什么?为什么它们能坚持这么久?

相比于无性生殖而言,有性生殖能够使得有利基因突变扩散,同时能够保持种群内基因多样性,更有利于种群的延续,因此这一生存方式被很多物种所选择,目前我们接触到的大多数物种都是采用有性生殖。

有性生殖,意味着生育后代时需要雌雄两种不同的性别共同参与其中,尽管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繁衍后代,但它们所采取的生殖策略是不同的。

其中雄性采取的是广撒网,它们会花费大量时间用来求偶,而将抚养后代的重任交给雌性。

雌性采取的生殖策略重点捞鱼,它们对待异性很谨慎,只有对它们比较中意的异性时,它们才会与之交配,然后投入大量精力与能量用来抚养后代。

由于生殖策略的不同,所以同一个物种的雌性和雄性在经过自然选择时,保留的性状也不同。比如:雌性袋鼩能够存活很多年,而雄性则在交配过后就会死亡,仿佛雄性袋鼩活着的目的就是交配。

袋鼩

提到交配时间最长的动物,袋鼩可能要名列前茅,据研究发现,雄性袋鼩在交配季节来临时,会食欲减退,然后会疯狂寻找异性,一旦寻找到异性,它们最长能连续交配14个小时。

但是疯狂交配也是有代价的,90%的雄性袋鼩都活不过1个交配季,这是因为每当发情期来临时,袋鼩体内会分泌超量的睾酮素,睾酮素增添它们雄性魅力的同时,还会严重损害它们的身体,使得它们的免疫系统崩溃,导致它们在疯狂交配时会出现皮下出血,视网膜脱落,皮毛脱落,直至死亡。

昆士兰科技大学的科学家贝克介绍说,袋鼩的发情期一般会持续2-3周左右,此时雄性体内的睾酮素水平极高。然而每当交配季过后,公袋鼩几乎都会全部灭绝,只剩下雌性和幼崽。

科学家指出说,这种做法也有一定的好处,那就是可以节约能量。我们知道,公袋鼩的存活也离不开能量的支持,而公袋鼩在交配之后几乎不会对种群延续做出贡献,反而会消耗当地大量的昆虫资源,以至于雌性和幼崽无法捕获到足够的食物而死亡。

公袋鼩每年夏季几乎全部死掉后,反而可以帮助雌性和幼崽能够轻易寻找到食物,从而提升幼崽的存活率,能够更好地延续种群数量。

从这方面来看,袋鼩交配之后即死亡的机制非但没有阻碍种群的延续,反而有利于种群的延续,因此这一机制在机缘巧合之下被保存在它们的基因中。也就是说,并不是它们愿意长时间交配,而是基因所迫,逼不得已。

生存策略

既然交配时间长,可以将雄性淘汰,并提高后代的成活率,那为什么其他动物没有采取这一策略呢?

这其实是因为生物的进化并没有方向,而且不同的生物采取的生存策略也不同。我们知道,90%的鸟类都属于一夫一妻制,也就是夫妻双方都会投入能量用来抚养后代,这是因为鸟类的生活环境非常恶劣,如果没有对方一起抚养后代,那么这种物种就有灭绝的风险。

还有一些生物之中,雄性的地位非常重要,比如:雄狮虽然不参与抚养后代,但它们会定期巡逻领地,防止其他生物伤害它们的幼崽。

更重要的是,生物的演化是没有方向的,有些生物根本没有演化出这一基因,但是即使没有该基因,该物种也没有灭绝,这意味着它们比较适应环境。比如:牛、羊等,它们的食物比较丰富,即使雄性不死亡,也不会影响后代的成活率。

而且,对于大多数动物而言,交配时间长并不是优点,反而是致命缺点。比如:长颈鹿的交配时间只有1秒左右,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它们周围强敌环伺,而交配时又是它们比较脆弱的时候,如果交配时间过长,将会导致它们可能被天敌捕食。

也就是说,不同的生物面临的环境不同,采取的生存方式也不同。对于袋鼩是有利的基因,对于其他物种而言有可能会导致它们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