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听六路,眼观八方。这是我们很熟悉的一句话,它是指将领在沙场上要仔细侦察四周,注意任何的风吹草动。
人只有两只眼睛,两只耳朵,要想做到“耳听六路,眼观八方”并不容易,就像头顶往往是我们的盲区。
神话传说中的杨戬有一只威力强大的“天眼”,它位于额头正中央,而且是竖着长的,十分迷人。
在自然界中,也有长着天眼的动物,它们的天眼当然不如杨戬的那么威力强大,但也是很神奇的存在。
其中,最有名的拥有天眼的动物是喙头蜥,它的天眼并非一般性的点缀,而可以说是高度发达的。
首先,认识一下喙头蜥
喙头蜥属于爬行动物,是喙头目中仅有的两个物种之一,另一种是仅存于我国广西山区的鳄蜥。
虽然名字中带有“蜥”字,但喙头蜥并不属于蜥蜴,因为它们具有一些与鸟、龟、鳄相似的生理特征。
由于牙齿很像凿子的头部(呈楔形),所以喙头蜥起初被人称为“Sphenodon”,意思是“具有楔形的牙齿”。
喙头蜥仅分布在新西兰库克海峡的一些小岛上,它们身体的颜色跟栖息环境很相似,呈灰绿色。
科莫多巨蜥和其他一些爬行动物仍然有松果体眼睛
成年的雄性喙头蜥体长约为60厘米,体重可达1kg。相比于雄性,雌性较小,体长约为40厘米。
喙头蜥有一个很重要的身份:爬行动物中的唯一代言人,因为它们是最原始的爬行动物,没有之一。
大约在两亿年前,当其他的四足动物开始演化成乌龟、蜥蜴、鳄鱼和恐龙,只有它们仍旧保持了原样。
这意味着当你凝视着一只喙头蜥时,你看到的是两亿年前的古老生物原样,所以喙头蜥又被称为“活化石”。
在新西兰,喙头蜥是国宝级的存在。当然,对于全人类来说,它都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动物,极具研究价值。
喙头蜥的“天眼”
喙头蜥即便历经了亿万年的沧海桑田也“不改本色”,它们保留的最古老特征之一就是它们的“天眼”。
实际上,像喙头蜥这种长在头顶的“第三只眼睛”,在科学界有另外一个名字:顶眼或者松果眼。
喙头蜥的顶眼也具有一般眼睛的视网膜、晶状体以及与大脑相连的神经,这意味着它的前身是与眼睛类似的东西。
成年喙头蜥的顶眼上覆盖有一层薄薄的鳞片,这使得它们的顶眼不太明显,但在幼年喙头蜥上清晰可见。
是雷达还是罗盘?
喙头蜥的顶眼有何作用呢?
是不是跟一般的眼睛一样可以看到物体?
这样的话它们就有了一个天然的“高空雷达”,可以看到上方的物体,可以注意到头顶上方的动静,从而可以很好的防范空中天敌,这样的猜测似乎是合情合理的。
可事实是,虽然喙头蜥的顶眼具有与眼睛类似的视网膜、晶状体等,但它们不足以形成图像,只能感知光线。
这样看来顶眼肯定无法充当雷达的角色了,但能够感知光线意味着什么呢?
这可能与“指南”有关。
意大利生物学家对一只意大利壁蜥的研究证明,顶眼可以对蜥蜴起到指明方向的作用。
虽然喙头蜥不属于蜥蜴,但我们可以猜测喙头蜥的顶眼也具有这种作用,也就是说顶眼是喙头蜥的“罗盘”。
除此之外,喙头蜥的顶眼还具有另外一种作用,它有助于喙头蜥调节温度或设定昼夜节律,即作息规律。
为什么会有这种作用呢?
顶眼与松果体
前面我们说顶眼又叫松果眼,这是因为它与松果囊靠的很近,松果囊中的腺体(松果体)可以分泌褪黑素。
褪黑素是一种会对睡醒模式与昼夜节律功能的调节产生影响的激素,就像人会在晚上睡觉早上醒来,而不是相反。
松果体可能是所有脊椎动物祖先头上的感光细胞演化而来的,因为松果腺细胞与感光细胞十分相似。
这个过程可能是这样的:头顶的感光细胞首先演化成了顶眼和松果囊,人类先祖的顶眼最终退化了,松果囊被保留了下来,但喙头蜥的顶眼却一直保留至今。
人类靠松果体中的感光细胞感知光线并调节温度等,而喙头蜥的感光细胞存在于顶眼中,所以它是靠顶眼感知并传递给旁边的松果囊以达到相同的目的。
最后
参照喙头蜥的漫长历史,人类似乎失去了一个拥有“第三只眼”的机会,但毕竟是直行动物,头顶长只眼总觉得怪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