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喜读圣贤书,最爱议人性的颜小二,今天和大家聊聊慈禧,和她的夜明珠。
夜明珠在我国古代属于比较少见的东西,若不是大富大贵的人家,家里有一颗夜明珠便是了不得的事情,而到了清朝,慈禧入殓的时候,嘴中便放了一颗价值连城的大夜明珠。
人们做事总是有自己的目的的,那么慈禧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呢?抑或者这背后有什么渊源呢?这其实与我国自古以来的丧葬文化有关。
而慈禧嘴里那颗价值连城的夜明珠,其“用途”在市面上大抵有以下几种观点。
1、起到显示身份的“作用”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陪葬的习俗,家境越是优越的人家,他们的陪葬品就越多。
我国古代将“天”看作“意志之天”,一段时期,我国古人对存在“鬼神”一事深信不疑,当然现代科技已经证明,古代古人眼里的“鬼神”,最初只是古人看待神秘莫测的大自然或者说一些带有压倒性力量的自然现象的一种方式,随着社会的变迁,这些说法便渐渐成了体系,甚至被有心人利用,巩固自己的权位,这些便是后话了。
而古人相信人死以后,灵魂是不灭的,墓穴里的陪葬品作用之一,就是供人死后使用。地位越尊贵的人,自然陪葬的东西就越难得。
而慈禧嘴巴里的夜明珠,不是一般人可以拥有的,因此有人认为这个夜明珠是用来显示尊贵身份的。
这种时候可能就有朋友问了,夜明珠陪葬可以放在墓穴的任何地方,为何要非要放在嘴里呢?这就要说说陪葬文化里面的一个习俗“压舌”了。
2、“压舌”习俗
值得一提的时,我国丧葬文化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早在春秋时期,孔子所宣扬的“礼”,是以西周的“五礼”为基础的。
这“五礼”分别是被称为吉礼的祭祀之礼,被称为嘉礼的冠婚礼仪,被称为宾礼的宾客礼仪,被称为军礼的军旅礼仪,以及被称为凶礼的丧葬之礼。
而这五礼中,古人对祭祀之礼和丧葬之礼尤为重视。
值得注意的是,在儒家思想中,丧葬之礼的作用,更多在于慰藉生者,丧葬之礼的庄重与正式、陪葬品的昂贵等等,这其实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生者对死者这个人,以及对其地位的尊重。
而往嘴巴里放东西,也就是所谓的“压舌”,其实就是丧葬之礼中一个在后世演变出来的小习俗。
关于为何要在嘴巴里放东西,这里有几种说法。
一种是说,这么做就为了让人知道“少说话,多做事”,毕竟多说多错。据记载,武则天时期,死囚犯的嘴巴里会放上木块,大抵是“少说话,多做事”的意思。
还有一种说法是说,“压舌”可以延缓尸体腐烂,这种说法中的“压舌”一般是玉器,比如玉蝉,寓意重生,或者是慈禧这样昂贵的夜明珠了。
要说玉器防腐这一说法的起源,在西晋葛洪的《抱朴子》中可找到蛛丝马迹。
他在文中提到“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不朽”,于是,古人大抵借题发挥,认为在尸体九窍放入玉器,可以达到不朽、防腐的效果。
至于现实是不是这样呢?自然不是的。现代科技证明了,夜明珠和玉器肯定是不能用来尸体防腐的,而夜明珠以夜晚发光得名,夜明珠的出现,则是因复杂的地质变化,发光物质聚集到矿物中的结果。
多说一句,在我国古代,压舌并不是有钱人的专利,穷人也会在自己亲人死去以后,往嘴里放上一点东西,也算是个心理慰藉,比如会放上一把米等等。
3、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慈禧嘴里的那颗价值连城的夜明珠,大抵是与古代“压舌”习俗有关,一方面是显示她的尊贵地位,一方面可能也与古代人认为玉器、夜明珠这类东西对尸体有净化、防腐功效有关。
实际上,嘴里价值连城玉器、夜明珠这类压舌,除了会引来盗墓贼的觊觎,对于死去的人进行防腐、净化之类的作用,在科学上是不成立的。
【本文为颜小二述哲文原创且独家发布,搬运、抄袭等任何侵权行为,发现必究】
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部分素材来自网络,侵删(两周内),喜欢请点赞收藏哦。
想持续了解更多蕴含哲理的国学知识,想持续从电影、文学作品、人生百态中体察更多人性的高尚与悲俗,可关注@颜小二述哲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