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为长江五虎之一的安庆是如何衰落的?

提起曲调悠扬清丽的黄梅戏,安庆市总是人们避不开的话题,可曾几何时,安庆并不只有这样的文化影响力,在经济发展上,还曾与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并称为“长江五虎”。

可时至今日,上海已是世界闻名的大都市,其余的武汉、重庆、南京,不是省会就是准一线。安庆却发展没落,一路直下,成了毫无存在感的三线小城市,被遗忘在皖西南的一角。

现在人们提起安徽,能想到徽派民居、皖南山水,可曾经发展辉煌的安庆,却常被尴尬的忘记,这样衰落之快、天堑之差,实在让人觉得疑惑,安庆地处长江沿岸,坐落于如此黄金的地理位置,为何沦落至此呢?

昔日辉煌无限,却在战火中遭受重创

清朝前期,按照国家制度,在安徽设省,安庆被定为省城,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省会。作为全省的政治中心和经济发展中心,安庆当时官绅聚集,给当地的工商业带来极大的推动力。在资本的刺激下,安庆各行各业百花齐放,规模持续扩张,经济体量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度。

可自1840年开始,随着鸦片战争爆发,我国东部地区很多地方都陷入战火,尤其是安庆这样的要地。太平天国爆发后期,曾国藩为了镇压天京,想要进驻安庆这块战略要地,陈玉成识破了他的计谋,双方在这里互相拉锯,战争持续了整整一年。

安庆城被攻破后,城内两万多人全部战死,给当地的发展带来极大破坏,手工业和工商业一蹶不振,连最基础的农业也创伤严重,基础设施遭到毁灭性破坏,大批农民破产。即便后来湘军驻扎于此,给当地经济带来些许复苏,可相比于战前的水平和规模,却再也无法达到了。

后来,日本侵华战争爆发,敌军为了攻占武汉,在1938年开始进攻安庆,军舰和飞机重重炮火下,当时安庆沿江的民房、商铺、政府建筑,几乎全部被毁。日军进城后,对安庆一番烧杀抢掠,大肆破坏,把之前好不容易复苏的经济,又毁于一旦。

之后,安庆被日本人占据了七年时间,当地的工商业,被伪军和日寇握在手中,整个城市几乎毫无发展。

周围城市日益崛起,对比之下黯然失色

安庆处于中部地区,被很多大城市所包围,往北看,有合肥蚌埠,往西看,有一线城市武汉,再加上东边的上海、南边的九江,安庆俨然处于洪流中心。

按道理来说,身靠大城市,该有有很多的发展机遇。只可惜,安庆自身尴尬的地理位置,实在得不到这些机会。处于长江上游的重庆,靠着便捷的交通运输,将整个四川都作为辐射点,大力发展自身经济。

位于中游的武汉,从早年洋务运动开始,就确立了内陆城市老大的地位,发展红极一时。下游的南京和上海更不必说,无论是历史文化积淀,还是经济发展水平,都比安庆高出太多。就这样,不三不四的安庆被夹在中间,分量显得微不足道,想做核心,没那个实力,当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弟吧,人家也未必用得上。

之后,九江的快速崛起,让商业节点迅速转移,安庆的经济发展空间再度受到挤压。

不过,要说最大的竞争对手,还当属芜湖。1882年,经李鸿章管理,原处于镇江的米市向外转移,在芜湖安家落户,凭着发展红利,芜湖摇身一变,成为全国四大米市之一,工商业发展迅猛,不仅把位于上游的安庆比了下去,就连下游的镇江,也只能乖乖位于下风。

多因素阻碍下,自身也存在问题

无论是战乱、经济发展空间受阻,还是周边城市崛起,都是安庆日益没落的因素。但进入近代社会后,安庆自身也存在些许问题。

比如,随着工业发展,更高水平的运输工具势在必行,安庆虽然水网纵横,但除了长江之外,剩余的河流大多十分浅窄,满足不了大规模行船的条件,加上当地主要是丘陵地带,自然不适合声势浩大的铁路修筑工程等。

另外,安庆的石化产业,一直都是当地发展主要动力,由此带来的环境、安全问题,相比于经济效益越来越多,可骤然间脱离掉支柱产业,也让安庆无以为继,转型之路漫漫,再大的雄心壮志,面对现实还是比较困难。

这些零零散散的因素拼凑到一起,让安庆的经济发展水平,一直上上下下,重复着一波又一波的冲击,等到政治中心转移到合肥,安庆更是失去了发展的动力,衰落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