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月亮围着地球转,地球围着太阳转,太阳又是围着谁转?其实从月亮到地球再到太阳,它们并不是围绕着某个天体在转,而是围绕着共同的质量中心旋转,知道了这一点,就知道所有天体旋转的秘密了。
所有的天体都是在万有引力作用下运动。
所谓月亮围着地球转,地球围着太阳转,都是由于月亮、地球、太阳之间的引力作用而形成的运动状态。事实上,引力是相互的,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和爱因斯坦的引力场方程都告诉我们,引力大小是由于物体质量和它们之间的距离决定的,质量越大的物体,引力越大,相互之间距离越远引力呈距离平方衰减。
万有引力定律公式为:F=GMm/r^2;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表达为: R_uv-1/2*R*g_uv=κ*T_uv (Rμν-(1/2)gμνR=8GπTμν/(c*c*c*c) -gμν)。这两个公式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表达的都是一回事,就是引力场的规律。
爱因斯坦理论与牛顿理论的适用问题。
人们把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定义为经典力学理论,这个理论是构建在绝对时空观基础上的。但事实是我们的世界是运动着的,时空在质量和运动中会发生变化,因此时空是相对的。爱因斯坦场论从根本上解决了引力场与不同时空的变化问题,修正了牛顿经典力学的一些误差,让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更加精准,是在牛顿万有引力理论之上更高一个层次的理论,由此大大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是建立在光速极限和光速恒定基础上的,认为物体运动会导致时空膨胀,物体质量会扭曲时空,同样发生时空膨胀,因此在不同运动系和不同重力中,时空是不一样的,因此时空是相对的。
但这种变化在高速状态或大重力场状态才有意义,才会更明显。在低速和小重力下,变化是极其微小的,很难被觉察。而在我们世界,很多时候都是在极端低速状态下的观测,牛顿的经典理论导致的误差可以忽略不计,这样万有引力定律就还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
今天我们不展开讨论两位伟人的理论问题,我们要回答的太阳围绕着什么转,都是在低速状态下进行的,因此可以适用牛顿理论来解释。
月球实际上是围绕着地月公共质量中心旋转。
根据牛顿万有引力理论,月亮并不是真正的围绕着地球转,而是地球和月球都围绕着双方公共质量中心转。只不过由于地球质量比月球大81倍,因此引力比月球大多了,这样,它们之间的引力中心就绝对偏向了地球这边,只是不是在地球的核心处,而是在地球核心与月球核心连线,距地球核心4671km的地方。地球和月球都是围绕着这一质量中心公转,公转周期为27.32地球日。
但由于这个质心在地球表面内部,且月球已经被地球潮汐锁定,而地球并没有被锁定,有较快的自转,因此地球的地月相互公转就很难看出来,看起来就是月球每27.23天会围绕着地球转一圈。如果用精密仪器测量,地球围绕着地月质心公转也是能够测出来的。
且地球也受到月球引潮力影响,每年自转会表慢15微秒,表现出被潮汐锁定的趋势,但这个时间会很长,长到太阳系毁灭,地球自转一年也只会慢21个小时。这个就不展开来扯了,总之就是引力导致的公转都是相互的。
地球围绕着太阳公转实际也是绕着双方公共质心转。
地球有多大?与太阳相比,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地球质量只有太阳的33万分之一,这样地球引力比太阳引力就小多了,太阳与地球相互引力的质心也在太阳内部,而且距离太阳核心很近,只有450千米,比起69.6万千米的太阳半径,这点距离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看起来地球就完全是围绕着太阳公转。
但作为太阳系的质心就不一样的。太阳总质量占据整个太阳系的99.86%,八大行星等其他天体占0.14%,虽然依然很小,但比地球质量只有太阳的0.0003%大多了,这样除太阳外太阳系所有天体引力的拉力,就可以把太阳系共有质心拉离太阳本体了,而木星一颗行星就占有太阳质量的0.1%,是所有行星质量加起来的2.5倍,这样太阳系的公转质心就基本不在太阳内部了。
经测算,当所有的行星都运行到太阳一边连成一线时,太阳系的质心就在这根连线距太阳核心的1%天文单位处,也就是距太阳核心约150万千米。太阳半径为69.6万千米,这样太阳系核心就在距离太阳表面约80万千米处了。
由此说来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实际上也是太阳和地球围绕着一个共同质心在转,而整个太阳系也是太阳和所有行星、矮行星、卫星等各种天体,围绕着一个共同质心在转,而且这个质心也是经常变化的,要精准描述这种运动是十分复杂的。
那么太阳又是围绕着什么转呢?
太阳是银河系里的一份子,银河系质量约2100亿个太阳质量,直径约20万光年,拥有恒星约4000亿颗,太阳只是其中一颗黄矮星,质量为1.9891*10^30kg。黄矮星就是指发出的光谱主要为G型,质量以太阳为准,一般在太阳质量0.8~1.4倍之间的恒星。
黄矮星在所有恒星中并不算大,只是一种中等偏小的恒星。但从银河系的质量和恒星数量之比,我们可以看出,恒星平均质量只有太阳的一半左右。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出,比太阳小的恒星占绝大多数,观测发现证明事实就是如此。
在银河系并推广到整个宇宙,比太阳质量小的恒星在80%以上,人们一般把小于太阳质量0.8倍,大于太阳质量0.08倍以上的恒星称为红矮星,这种恒星寿命特长,最小的红矮星寿命可达到1万亿年以上。
太阳位置在距离银心约2.6万光年的地方,坐落在银河系这个漩涡星系的一条猎户支臂上,和所有恒星一道,围绕着银心旋转。银心是银河系巨大的引力核心,中心是一个约太阳质量430万倍的黑洞。太阳带着太阳系八大行星以及拉七杂八的其他天体一起,以每秒约250km的速度,围绕着银心公转,转一圈约需2.5亿年。
恒星既有围绕着银心公转的大趋势,也有各自运动的小趋势。
虽然银河系所有恒星都围绕着银心公转,但由于恒星周边各种复杂引力因素,严格说起来,恒星之间并不是均衡同步的围绕银心运动,这样每颗恒星都会有自己的运行轨迹,恒星之间的距离就会有变动。但由于恒星之间距离太远,如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也有4.22光年,这样恒星运动轨迹即便每秒上百甚至几百千米,但与恒星之间距离相比,也是极其微小的。
因此在我们肉眼看来,恒星数千年都没有什么变化,如北斗七星从古到今都是那种形状。但时间久远就会发生变化,过了10万年,北斗七星就不再是这种排列,形状会发生较大变化。而人类迄今才有几千年历史记载,看到的恒星之间好像没什么变化,所以才叫“恒星”。
银河系在本星系群运动的质心在哪里?
在宇宙中,所有天体都是在引力作用下运动,而且天体结构也是层层像俄罗斯套娃,越来越大,且都是围绕着引力中心运动的。如银河系的上级天体结构是本星系群,覆盖着约1000光年的天区。这个群包括了仙女座星系和银河系在内的50余个星系,而仙女座星系是老大,银河系是老二,其余的星系都相对较小,大多数属于矮星系。
因此在本星系群里,引力中心在仙女座星系和银河系之间,其他的一些小星系都围绕着这两个大星系运动,成为卫星星系。整体趋势是仙女座星系与银河系在引力作用下正在以每秒数百千米速度靠近,预计在30~40亿年后,两个星系会碰撞融合成一个较大的椭圆星系,一些小矮星系或许早就被老大老二吃掉了。
宇宙中更大的天体结构都在运动。
而本星系群则是本超星系团中的小小一员,本超星系团包含上百个星系团(群),覆盖了约1亿光年的天区。本超星系团里面的星系团很多都比本超星系群大多了,如核心的室女座星系团就有星系2500多个,是本星系群的50余倍。我们银河系以及本星系群,就围绕着这个巨大本超星系团引力中心旋转,转一圈约需1670亿年。
而本超星系团之上还有结构更大的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再上去还有双鱼鲸鱼超星系团、史隆长城结构、海格力斯-科罗拉·伯里阿斯长城等等,这些巨大结构组成了半径465亿光年的可观测宇宙,还有更为巨大无法估计的不可观测宇宙,所有的宇宙天体,都在巨大的引力作用中运动。
除了四种基本力,暗物质和暗能量才是宇宙运动的主导。
现代天体物理学研究认为,主导着宇宙运动的除了万有引力,还有强力、弱力、电磁力,而在宇宙运动中起主导决定作用的是暗物质和暗能量,这两部分不可见质能占据宇宙总质能的95%以上。暗物质主导加强着宇宙结构的形成,表现出比引力大很多的天体系统聚合力,维系着天体结构不被离散;而暗能量却是宇宙膨胀的推手,加速着宇宙膨胀。
这两种质能的较量,主导着宇宙未来的走向。宇宙的寿命和生死结局如何,取决于这两种力量的博弈和结果。这是另外一个话题,有兴趣者可以查阅时空通讯过去发表过的相关文章。谢谢阅读,欢迎讨论。
时空通讯原创版权,侵权抄袭是不道德的行为,敬请理解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