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断粮一个多月,美军为什么仍占领不了瓜岛?

1942年12月,曾经炮火连天、烽烟遍地的瓜纳尔卡纳尔岛(简称瓜岛)战役告一段落,美、日双方大规模的战斗已基本结束。不可置否,美军依托坚实的国力,在不断地拼耗中逐渐掌握了战场主动权,并完全拥有瓜岛海域的制空权和制海权。

然而,零星的战斗预示着战役还未结束,双方进入了“僵持阶段”。就在日本大本营是否增援或放弃瓜岛相互争议的时候,岛上3万日军已断粮一个多月,他们危在旦夕。然而,眼看着美军胜利在望,海军陆战一师却被换防了,这是为什么呢?

苦苦支撑的日军,战斗依然顽强。

在美军海上、空中严密的封锁下,日军对瓜岛的补给增援越来越困难。无论是“东京快车”、“铁桶运输”,还是利用潜艇,都被封堵在外,即使送上去一些口粮,对3万日军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他们只能听天由命,自生自灭了。

新任第8方面军的今村均,想尽一切办法增援瓜岛都无事于补,他也愈发地失去了信心。一次,他派人上岛去了解情况,2次坐驱逐舰都未冲过封锁线,只得改乘潜艇,在海底憋了10天才登陆;一位军医更是潜了28天,上岛即成为重病号。

而据守瓜岛的日军每天靠着树根、野菜维持生命,连蜥蜴都成为了难得的美食,再加上疟疾横行。可以说,如今的日军面对的最大敌人不是美军,而是饥饿与疾病,因病带饿的士兵成批地倒下,不能说话者能活2天,不能眨眼者第2天必死。

美军的状况要好许多,他们不仅修建了人工码头,补给的运输效率大大提高,而且还重新铺设了亨德森机场的跑道,具备了全天候起飞的能力,各类作战飞机更是达到了近200架,美军牢牢控制着瓜岛附近的制空权,作战条件已今非昔比了。

日军濒临死亡的现状,岛上的美军十分清楚,他们决定发动一次反攻,彻底解决这股顽敌。这一天,美军第132团向日军发起了进攻,尽管美军斗志昂扬,但饥肠辘辘的日军依然很顽强,他们利用地形优势展开阻击,打退了美军一次次进攻。

打了8天,第132团伤亡300多人,不得不退出战斗进行休整,双方再次进入“僵持状态”。从这点看,日军的战斗作风比美军强悍许多。从此以后,美军干脆也不再进攻了,因为他们知道只要封锁瓜岛,可以不费一枪一弹地解决岛上日军。

不过,有好奇的人一定会问,海军陆战一师去哪里了?

原来,在12月8日这一天,美国海军陆战一师开始换防。接替他们的是3个整编师,岛上美军兵力已突破5万人,对日军构成了绝对性优势。那么,眼看胜利就差最后一步,夺取瓜岛的“桂冠”将戴在陆战一师的头上,为什么要急忙撤走呢?

首先,陆战一师自登岛已经苦战了3个月,伤亡已达2000多人,尽管岛上的条件已改善许多,可以说是衣食无忧,但岛上环境恶劣,疟疾就像“顽症”一样,全师已有近6000人感染了疟疾,官兵平均体重下降了8公斤,是该好好休整了。

其次,拥有实战经验的陆战一师,撤下来以后,相当一部分士官和“老兵们”,可以分到其他新组建的部队进行“传、帮、带”,因为战争还远未结束,美军需要这些有丰富战斗经验的官兵,提高美军的整体战斗力。现在撤下来正是时候。

重要的一点,“轮战”比训练效果好。如今双方进入僵局,而对面日军的战斗力因病带饿,锐气少了许多,正是锻炼新部队的好机会。也就是说,训练得再好,也没有一场实战获得的经验多。再说,撤下来的陆战一师将来还有更艰巨的任务。

更何况,陆战一师奋战3个月,早已实至名归,是响当当的“英雄部队”。尽管没有战斗到战役结束,但所有人都知道,瓜岛是他们打下来的。由于掌握着制空、制海权,陆战一师撤退得很从容,他们分批用了20天,陆续抵达澳大利亚休整。

不过,这场刻骨铭心的血战,让每一位陆战一师官兵不能忘怀,为了纪念这场意义重大的战役,他们将岛的名字“GUADALCANAL”刻在了师徽上,既是光荣的经历,又是战功赫赫的最好证明。他们是美军史上首支获得总统嘉奖的优异部队。

师长范德格里夫特也一战成名,不久就被晋升为中将,并成为海军陆战队上将司令。至此,美军在海上、空中、陆地对瓜岛日军都具有压倒性优势,日本人的唯一出路就是尽快撤出,否则不是饿死,就是被“就地歼灭”。美国人终于笑到了最后。

如果有同等的后勤补给,日军能攻占瓜岛吗?欢迎留言并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