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不清的微信公众号里,有一个头像为玛丽莲梦露的公众号,名字叫做“美好百科”,它更新并不那么勤勉,但它的小文每一次都能给人带来一种“无用的美好”的感觉——繁忙的工作后,它能让你的脑子轻松地跑起来,一篇小文章可以串联起生活中不起眼的百科知识。
王欢欢,中科院SELF讲坛嘉宾,“美好百科”的作者,一位科普畅销书作家,她的《美好百科:这个知识点超纲了》,在百度百科上的评价为“一本力图打破百科全书冰冷风貌的奇葩‘百科’”,其文章在豆瓣阅读结集发表后,长期位居非虚构类排行榜前十名。
这位曾经长发飘飘的美女“跑题代言人”,在接受SELF讲坛邀约后的某一天,发来一条微信“我剪头发了,你们介意夸张的发色么?”我说“不介意,不过你介意我们再当面聊聊么?”,于是就有了下面一段对话。
王欢欢的第二本书《糟糕,我的脑子在跑》
记者:我曾读过你的微信文章,从一个事物最后跳到另一个完全想不到的事物,当初撰写这本书的灵感源于什么呢?
王欢欢:其实《美好百科1》就是我2013年开始做微信公众号“美好百科”里的文章集,说起灵感也会让人觉得很“跑题”,我是在遛马路的过程中产生了这个想法的(笑)。我很着迷于“联系”,许多八杆子打不着的事物,背后常常存在令你惊讶的联系。比如我曾写过红磨坊的康康舞,再写到19世纪的法国城市规划、然后是钢琴家、画家,最终串联起法国所谓“美好年代”的一个截面。联系总会带来不同的生活切面,这些切面会给我们提供新的看世界的角度,没准这个角度是非常有魅力的,我就愿意记录下来。
记者:第一本书读者的反馈怎么样?有没有读者不喜欢这种天马行空的联系方式呢?
王欢欢:第一本书总体反应不错,销售数据也令人满意,当然也有不喜欢我东拉西扯的读者,但是“美好百科”在力求准确的前提下更加关注视角。人们看世界的方法有很多,踮起脚看,蹲下来看,弯腰从两腿之间往后看,跳进游泳池里透过水看,用3D眼镜看,有时候“美好百科”看世界的姿势歪歪扭扭的,也不太美观,但我希望它能带来一些新鲜的启发,也许能让读者对历史也好,对世界也好,产生新的兴趣,那我就觉得很有价值。
记者:要保证内容的准确性,是否需要大量的知识储备?
王欢欢:现在网络信息资源如此丰富,人们没有必要把知识全都精确地存在脑子里,懂得关联和积累,印象总会积累下来,脑子更像是信息处理器,将知识链接起来,使它们变得鲜活有趣。关于知识的准确性,并不是说网络上的信息不可信,书上的就一定可信,要如何甄别就要查源头、看作者、出版社等等,保持怀疑精神,同样的问题看看不同角度的说法。
记者:你小时候有当作家的想法?
王欢欢:应该没有,我是一个比较懒散的人,并没有考虑那么多,小时候应该说是一个比较缺少生活常识的人。
记者:没有生活常识?举个例子?
王欢欢:我没有上过幼儿园和学前班。当时三岁开始学书法,练习的又都是繁体字,所以上小学时,我就在课堂上站起来说老师写的字是错的,如果老师不改过来,我就一直耗,耗到中午不让她回家,最后我们老师只好找我爸来解救她,我记得她当时说:“你这个姑娘这么倔强,长大以后一定吃亏!”
记者:书法也是家里独特培养吗?
王欢欢:嗯,我父亲对我的培养比较独特。他是个热爱书法的电影放映员,所以我小时候一个是要写大字,一个就是看电影。我小学放学后常常都在电影院待着,直到九点半最后一场电影散场。我现在很多文章的题材都是电影,也许和那个时候的“积累”有关吧,小时候看电影虽然不能全懂,但因为很专注,很多情节都会记得。
记者:小学就是电影迷?
王欢欢:不不,准确说我是动漫迷,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漫画比较流行,我开始看各种漫画。初中励志成为一个漫画家,我那时候自己和朋友们凑钱办漫画同人志,然后拿去报刊亭卖,初三的时候别人在拼命学习,我在拼命办报纸。
记者:办画报这事儿老师干预了吗?画报在同学们中的反应怎么样?
王欢欢:我当时把班上的调皮捣蛋鬼都集合起来办刊物,他们打架时间就少了,就算上课不听讲,也都埋着头在帮我校对、画画,所以老师没有干预。对于同学来说就是很新鲜吧,我们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最珍贵的不是当时做得多有影响力,而是至少在那个时候团结了起来,大家很热血地做了一件事。这件事成了我们长大成人后很美好的记忆。
记者:你从毕业到决定写作这段时间里,都有哪些经历?
王欢欢:我大学学的是环境艺术设计,大学期间和后来的就职都有些随波逐流吧。年轻时候很爱玩,坐下来考虑人生和前途的时间很少。虽然没什么太大的坎坷,但说实话,我的经历并不值得作为成功的职场借鉴,所以只能以自我检讨的角度来谈一谈了。大学毕业我22岁,到27岁之前,我做过各式各样的工作,选择工作的一大原因都是“之前没做过,想试一试”。大概是因为对工作不够珍惜吧,总是抱着“只要我认真起来,一切都有可能”的迷之自信在工作,态度始终不严肃,辞职和就职都很轻率。
记者:这段日子对你有哪些影响?
王欢欢:我觉得在开始进入社会的六年里,所有年轻人会有的自大、浮躁、犯傻、冲动,我都无一遗漏地经历了一遍,对失败也有着多层次多角度的认识,并且我不靠谱得非常过瘾。这让我在27岁之后,能心甘情愿地变成一个还说得过去的正经人,我觉得那段日子给我最大的馈赠是对他人的理解和宽容。
记者:为什么27岁之后决定转变呢?
王欢欢:晃悠累了呗,用了大把时间才渐渐发现,并不是“一切皆有可能”。好在我这个人唯一认真做的,没有放弃的事情就是写作,所以27岁时,我的一位老师就建议我还是做自己最擅长的事为好。于是我就成了一名出版社的编辑。在出版社我一做六年,再也没有四处折腾。这段时间打磨了我的性情,到2013年我开始做“美好百科”公众号的时候,对自己的认识已经比较清楚,几乎没有浪费时间在不相干的事情上。很多幸运的人是从小就坚定地知道自己的路,我属于悟性不高的那一种,真是花了不少时间。
记者:现在的年轻人都想把自己兴趣作为工作,但真正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似乎不容易,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王欢欢:我认为发现兴趣不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常常兴趣还不止一个,但很难落实到做上。任何一件事只要深入地做下去就会碰到挫折。如果你即便遇到挫折、阻碍和瓶颈,依然喜欢做这件事,不会想着要放弃,这就是你真正的兴趣,是你的天赋,是能让你发光的事情,那些压力和挫折其实是一种打磨,你承受的打磨越多,你会越闪光。在挫折和压力下你能走多远,正取决于你对这件事的热情和爱。
记者:那你在写作的过程中,受到哪些阻力呢?
王欢欢:阻力就是自己的问题吧,我是钻牛角尖的人,如果第一篇文章牵连了四、五个知识点,第二篇就想做到更多,第三篇更多。有一段时间,我特别执着于在文章里容纳更多的内容,结果文章写得过长,最初的乐趣也消失了。我现在写小说也一样,写作过程要经常和自己打架,野心啊,自负啊,偏执啊,怯懦的地方啊,都要去控制和面对,这些都是永无止境的压力。当然了,当你完成作品的时候是无法完全不计较评价的,评价也是外来的压力。当然还有销量,哈哈。
记者:继《美好百科》之后,你未来的计划是什么呢?
王欢欢:今年9月份《美好百科2》也即将面世。另外,我近两年主要在创作童话故事,这是我的另一个心愿,它会成为我未来很重要的工作之一。当然,我仍然在探索,希望“美百”公众号不断带给大家新鲜感,公众号的运营不仅是为了图书出版,是在尝试新鲜有趣的互动体验。现在媒体形式越来越多,承载和传播内容的方式不断改变,它甚至可以不是文章,可以是图解,是视频,是小游戏,在这方面我希望我不只是一个作者,而是一个新媒体人,保持对互联网潮流的敏锐。
SELF格致论道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和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联合主办的公益讲坛,每月一期。SELF是 Science, Education, Life, Future的缩写,提倡以"格物致知"的精神探讨科技、教育、生活、未来的发展,尝试打破过去纯粹以“知识传播”为主的科普形式,专注于思想的传播,力图从思想的源头上促进公众参与科学的积极性,打造具有中国科学院特色的、融合创新、科学与人文关怀并存的公益演讲品牌。
出品:中国科普博览
SELF格致论道讲坛
实习记者:李珂
登陆“SELF格致论道”官方网站、关注微信公众号“SELF格致论道讲坛”获取更多信息。本期视频也将陆续在中国科普博览上推出,敬请关注。更多合作与SELF工作组self@cnic.cn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