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的死是古代封建思想导致的,“三纲五常”,其中就有君为臣纲,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是封建统治阶级对臣民的一种思想禁锢,如果你听从皇帝的指令,你的后代还有可能继续生存下去,如果反抗,诛九族、诛十族(朱棣对方孝孺)都是有可能的,南宋岳飞的死、明朝于谦的死等等都是如此,包括宋江明知道是毒酒也要喝,其实很大的程度就是这个意思,还要把可能造反的李逵一起毒死,这是他们是想的局限性导致的,他们有的是为了身后留名,有的是为了子孙后代。
“最是无情帝王家”,说到手足相残,弟兄反目,其实这样的例子很多,不过被大家记住的多是帝王家,因此才会有这样的讲法,公子扶苏的自杀,是一次典型的手足相残,是胡亥一手造成的,包括对蒙恬也是如此,很多人以为蒙恬修长城是为了抵御匈奴的入侵,当然这种可能还是有的,但是消耗兵力的可能性更大,秦汉长城遗址,目前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小佘太还有很长,它的存在就证明了修长城的必要性是不大的。
我们可以从金长城说起,当年金为了抵御蒙古族的入侵,修了真正的万里长城,如今这些长城已经踪影全无,说明什么?这些长城阻碍了蒙古兵南下,所以他们通过兵力把金长城夷为平地,而更为久远的秦汉长城,为什么能剩下呢?只能说明它的阻碍作用不大,否则也是会被拆除的,因此,我们可以判断出,秦汉长城的很多段只是为了消耗当时蒙恬手里的士兵(修长城一旦出现物资供应问题,就会饿死、累死、冻死大量士兵),从某种意义上是最好的预防措施。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蒙恬手握三十万大军,对于刚当上皇帝的秦氏家族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自古“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没有战事可打,士兵的消耗则一分不少,而且还会滋生出非常多的事情,是绝对的不安定因素,尤其是一些开国元勋,更是如此,在当时的生产力状态下,修长城就是最好的耗兵政策。
胡亥赐死蒙恬,当时他手下已经没有多少兵力,可以说从派蒙恬和扶苏去修长城、扶苏的死,到蒙恬的死,应该是一次精心策划的阴谋,而坚守忠义就是蒙恬和扶苏自杀的根本原因,如果造反就会把莫须有的造反罪名坐实,所以他们才会选择“宁愿自杀也不愿意去抗争”,因为他们都是君子式的任务。
我们可以试想,如果胡亥跟朱棣换一下会是怎么样?相信肯定是抄起板砖跟胡亥叫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