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赋》老百姓得知嫪毐造反,下1秒举动,诠释了秦国人的可怕

从《大秦赋》学点啥第11期

我大秦的父老兄弟们,秦法有令,带甲见王不跪,你等今日虽无甲胄在身,但你们即将成为真正的大秦锐士,你们都是我大秦的热血男儿啊!—秦王政

《大秦赋》中嫪毐趁秦王政在雍城正式加冠亲政,咸阳守军空虚的情况起兵造反,围攻吕不韦府邸的同时攻入秦王城。与此同时嫪毐势力把持的骊山大营数万军队向雍城进发,试图以此废掉秦王政。

雍城的秦王政闻讯连忙下令边境驻军回防平叛。考虑到当时雍城仅数千守军,出去下达王令的士兵途径郿县时灵机一动,冲入郿县县城,然后沿街高喊“逆贼嫪毐叛乱,速速前往雍城护驾”。

此话一出,现场百姓先是交头接耳讨论,不久就纷纷回家。而这个回家并不是我们常见剧情中的老百姓们都躲起来,生怕自己被牵扯进动乱中。

老百姓们从家里面拿出能伤人的利器,然后结队向雍城进发,与此同时郿县的军号声长鸣,全县进入备战状态,最终约2500人成功到达雍城护驾。秦王政为安定军心,就发表了文章开头那段气势十足的讲话。

郿县秦人在得知自己的君主有难,不但不躲,还主动上战场杀敌。在君国一体的古代社会,秦人心中的那股爱国情怀让人十分动容,

当《大秦赋》演到没有铠甲的,仅着麻布的郿县志愿军深情地望着秦王政,口中高喊着“大王万岁、大秦万年”时,内心不禁感叹秦国在面对危机的时候,尽然有如此凝聚力,秦国不统一六国,可谓是天理难容。

相对的也正是这股凝聚力,完美诠释了秦国人的可怕。俗话常说“林子一大啥鸟都有”,凝聚力这东西我们说着感觉很容易,不就是让一群人达成共识吗?

但若我们亲身去做,就会发现只要是跟人相关的工作,凝聚共识就是这个工作中最难的环节。不同人会有不同的想法,且这些想法有时各自间是南辕北辙,人心是深似海的。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当面对危难之时,还想凝聚人心可是难上加难。而在《大秦赋》中,嫪毐造反,秦王政陷入可能输掉战争的危难,但是当王令传达到普通老百姓耳中,他们几乎没有犹豫,高呼“大王万岁、秦国万年”的去护驾秦王政。

由此可见在日常的生活中,秦国的老百姓对这个国家以及政府有着极强的信任感,愿意把自己的身价性命托付给这个国家。

国民同体、君臣百姓上下同心,这正是能让东方六国风闻丧胆的秦国人可怕之处。

至于为什么秦国人会有如此强的凝聚力?在史料中,需要感谢1个叫商鞅的男人,它在各行各业制定详细的行业标准,同时设计完备的晋升空间,打仗足够勇猛的人可以靠军工成为贵族,种粮食种的好的人,也可以靠给国家贡献的粮食产量,受到荣誉表彰以及各种补贴。

商鞅让整个秦国的国家机器,都最大程度上处于透明化下运作,老百姓看得到晋升的希望,对自己的生活有盼头,而不像东方诸国的百姓,一朝为奴,此后可能代代为奴。

与此同时商鞅在城门的“立木为信”,用不可思议的奖金,让全秦国的百姓清晰的明白,秦国政府是一个说话算话的政府,是一个值得信赖的组织。

政府有信,国家让老百姓有生活的盼头,这样的国一定会让老百姓信赖,国、民也就自然而然的同体,形成利益共同体。

综上,国家、百姓都心往一处想,秦国人的凝聚力不强才见鬼。而有了凝聚力,举国心往一处使,若秦国不强是让人难以置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