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名宇航员遇难,NASA隐瞒关键信息,制造了最惨烈的航天悲剧

航天史册上最大的惨剧,莫过于1986年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7名宇航员丧生,这是宇航员牺牲人数最多的一次事故。而这起事故本可以完全避免,然而为了完成任务,美国坚持发射,最终导致了灾难的降临。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诞生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正是美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如火如荼的时代。送人登陆月球的阿波罗登月活动让美国坐上全球太空竞赛的头把交椅后,也刺激了美国的太空探测野心。

然而密集的太空探测项目让NASA觉得不够经济,因为用火箭发射载人航天器需要的是巨大火箭,并且都是一次性的不可回收重复利用。出于对经费的考虑,制造一种新的航天器成为时代的新要求。

航天飞机的构想由此诞生,它既能像运载火箭那样垂直起飞,又能像飞机那样在返回大气层后在机场着陆。而且运载量大,能送7人外加将近30吨货物进入太空,在返回时可把14.5吨的有效载荷从轨道上运回。

NASA成功说服了美国当局研制航天飞机,在航天飞机的研制计划中NASA 规定制造5架轨道器,分别命名为:“奋进”号、“哥伦比亚”号、“挑战者”号、“发现”号和“阿特兰蒂斯”号。

1977年2月,美国第一架测试用航天飞机轨道器“企业”号诞生,并进行了机载试验。 1981年4月12日,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首次载人轨道飞行,进行为期两天的飞行,验证了其安全发射与降落返回的能力,也意味着人类进入了航天的一个新时代。

1983年6月18日,“挑战者”号执行STS-7任务,将航天员莎莉·瑞德(sallyRide)送入太空,莎莉成为第一位进入太空的美国女天员。

“挑战者”号与“企业”号一样,建造初衷是作测试用,但完成测试任务之后,NASA突然改变主意,将“挑战者”改装成正式的轨道器。而“挑战者”号载人发射的成功,NASA多次使用“挑战者”号进行航天任务。

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在执行第10次空间任务时,意外发生了。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

北京时间1986年1月29日,在肯尼迪宇航中心39B发射台,“挑战者”号将进行第10次任务,根据计划,“挑战者”号将在空中逗留6天多的时间。

期间,航天飞机将例行在太空中释放卫星,由于美国在这一阶段要用航天飞机取代普通火箭,因此很多时候发射卫星要通过航天飞机。这次他们搭载的是第二颗中继卫星TDRS-2。除此之外,宇航员们还计划在太空中观测回归的哈雷彗星。

在7名宇航员中,克里斯蒂娜·麦考利夫是当时最为特殊的一员,她是通过选拔产生的平民代表,她将在太空通过电视向美国和加拿大250多万中小学生讲授两节太空课,还将在航天飞机上参加几项科学表演。

凌晨0:38:00,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顺利上升24秒时,主发动机推力降至预定功率的94%;42秒时,主发动机按计划再减低到预定功率的65%,以避免航天飞机穿过高空湍流区时由于外壳过热而使飞机解体。这时,一切正常,航速已达每秒677米,高度8000米。

50秒钟时,地面曾有人发现航天飞机右侧固体助推器侧部冒出一丝丝黑烟,59秒时,高度10000米,主发动机已全速工作助推器已燃烧了近450吨固体燃料。此时,地面控制中心和航天飞机上的计算机上显示的各种数据都未见任何异常。然而到了第73秒时,高度16600米,航天飞机突然闪出一团亮光,外挂燃料箱凌空爆炸,挑战者号在天空中划出了一个失控的轨迹,然后解体,化作滚滚浓烟。7名宇航员化成焦炭。

价值12亿美元的航天飞机,顷刻化为乌有,美国海岸警卫队从大西洋里拽出了120吨碎片,大概占整个航天飞机和火箭总质量的30%。

根据航天飞机的残留物,至少有三名宇航员在航天飞机解体时仍然活着,并能够有意识地采取行动,然而,最终没有人活了下来。

航天员所在的太空舱在降落在海面的时候遭遇了超过200G的巨大冲击力,如此强大的冲击力,早已超过了人类身体的极限。

失事原因

“挑战者”号是一次“谋杀”,“挑战者”号的固体火箭助推器由七个分系统组成: 即 结构 、 推力向量控制系统 、 安全自毁系统、 分离机构、 电源与仪表、 回收机构和固体火箭发动机 。 每台固体发动机的壳体都由n1段圆筒状无缝钢件组成 ,发动机的这 1 段外壳是用插裙和U 形槽连接的,插裙同U形槽之间的间隙用两个合成橡胶密封圈密封。

然而O型环为橡胶材料,具有一定膨胀性,以便在挑战者号发射时为火箭脆弱的接合处提供密封功能,防止高温气体接触燃料箱。然而在低温环境下,O型环材料会失去膨胀性,这些“O圈”就变得非常坚硬,伸缩就更加困难。助推器的燃料就会发生泄漏,固态火箭助推器就会爆炸。

早在发射任务之前,制造固态燃料火箭助推器的莫顿-瑟奥科尔公司的高级工程师罗杰·博伊斯乔利已经发现了密封圈存在问题,博伊斯乔利和他的上司埃比林通过电视会议,力劝美国宇航局推迟“挑战者”的发射。

但是这个建议,NASA的马歇尔航天中心(负责固体火箭助推器的发射安全) 的发射管理当局驳回,但博伊斯乔利等工程师们一直坚决反对发射。还有洛克韦尔公司(负责承包助推器的发射后处理和修复再用) 也认为,由于发射台上有冰凌,所以发射是不安全的。但是这些建议,都没有打消马歇尔航天中心坚持发射的决心。而且马歇尔航天中心还把隐患包揽起来,不让外界知道。

NASA和火箭承包商都知道设计出现了问题,零件出现了问题,但是都认为不会酿成大祸,所以不去解决,而且为了不让其他人知道设计出现差错,坚决不修改。

在发射之前,也没有征求可靠性工程师和质量保证人员的同意。正是NASA和火箭承包商的“谋杀”,导致了人类航天史上最惨重、宇航员牺牲人数最多的一次灾难降临。

事故发生以后,物理学家费曼参与了事故调查,他很快发现了问题的所在,费曼用一个非常简单的实验作了说明:他将连接件模型上的O型环稍作挤压后置入冰水一段时间后取出——冰水里拿出的O型环材料没有恢复原形。

然而调查团团长罗杰斯却想掩盖爆炸的原因,从而让NASA内部处理此事,但费曼并未妥协,他以个人名义起草了一份尖锐有力的事故分析报告,将“挑战者”号的事故原因公之于众。

而这并不是NASA第一次出错,之前阿波罗一号失火,就是因为电线特氟龙绝缘保护被剥离,3名宇航员死亡,阿波罗13号太空爆炸,是因为使用了二手液氧罐,所幸3名宇航员技术过硬,逃回了地球。

总结

NASA当初为了让美国当局支持航天飞机计划,宣称航天飞机能大幅度降低发射成本,带来极大的商业利润。 由于航天飞机的发射和返回过载低,甚至美国总统都宣称普通人也能乘坐航天飞机圆飞天之梦。

然而每架航天飞机研发费用达到了20亿美元,总共发射一百多次,每飞行一次费用高达5亿美元,返回后还要进行大量费时费力的检修,这让美航天局的财政不堪重负。

航天飞机有没有为美国带来极大的商业利润,但是起码给NASA和承包商们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而且航天飞机由于重复使用,因此其技术难度大、系统设计复杂、零部件更容易耗损,从起飞、上升、轨道运行,再入大气层直到返回着陆过程中,需要经受各类极度严酷的环境,这也导致了它的安全系数很低,美国的5架航天飞机中,有2架在执行任务时候发生了爆炸、解体,有14位宇航员为此丧命。

而且航天飞机的老化程度比预期的要快,尽管执行任务的次数比预期减少了近1/4但航天飞机破损、老化加剧,每次的维修费用也非常昂贵。

这也是为什么2011年之后,美国不再使用航天飞机的原因。

美国曾经想忽悠其他国家一起研制航天飞机,苏联、法国、英国、日本等国家都纷纷跟随,但是都没有成功,而且耗费了大量的经费。

中国曾经也爆发了 航天飞机与载人飞船之争,从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期,中国争论了多年,最终在科学家的坚持下,1992 年国家把载人飞船作为中国载人航天的第一步。后来,也证明了这个决策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