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类繁衍速度这么慢,在进化的过程中都没有被淘汰?

人类繁衍的速度真的很慢吗?其实这要看跟谁来比较,欧洲分布着一种洞螈,来自英国和匈牙利的科学团队对56只洞螈进行了10年的观测记录,研究它们的生活习惯,最后发现这些洞螈几乎不动,年平均移动距离5米,还出现了一个记录其中的一只洞螈在连续的2569天内只动了10cm。

这些洞螈不仅仅不动,甚至也不交配,科学家研究发现它们平均12年才能产一回卵。但是这些洞螈依旧生活的很好,也并不会灭绝。

人类和动螈比较繁衍的速度要快很多,但如果换成一些小动物例如兔子,那就非常慢了。兔子出生后4-6个月就成熟了可以繁殖后代,每个月繁殖一窝,每窝4-8只,这速度堪比机器生产了。因为兔子的繁殖速度快,也让它们在澳洲风光了一把,近两个世纪左右,澳洲兔子泛滥最多的时候快要达到100亿了。

动物的繁殖速度受很多因素影响,例如兔子处在食物链底端,天敌太多了,是个食肉动物就能吃兔子,因此靠着繁殖速度才能维持种群的发展。

但是人类需要靠繁衍速度吗?

其实完全不需要,人类这个物种追求的是优生,注重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在进化的早期,古猿从树上下来,为了适应环境开始直立行走,因为可以有更广阔的视角。

直立行走也就解放了双手,至此也从动物的爪子变成了可以进行细化操作的手,制作工具和使用工具,以及相互之间的交流合作能力,让人类一跃就到了食物链的顶端。要知道曾经人类在自然界中也存在着天敌,例如恐猫就比较喜欢捕猎南方古猿。但到目前,人类已经不存在天敌,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

同时直立行走大脑进化也带来了一个弊端,那就是让产道变得更窄,同时让脑壳变得更大,在这两个因素下,难产的情况发生概率大增。为了减轻难度,人类的婴儿生下来的时候脑壳并没有完全发育,因为是软的可以减少母亲的压力。

难产概率低了,但是大家也就都成为了早产儿。其实可以比较一下,人类婴儿真的很没用,需要抚养很久的时间才能长大成人,这个过程需要父母双方的共同照料。而像一些草食性动物它们婴儿的诞生就非常顺畅,同时诞生后不久就可以直立并且奔跑了,没有办法,不跑起来到处都是肉食动物,为了活命只能奔跑,适应这样快节奏的生活。

这个比较之下,可以看到人类的成长过程中需要父母的更多照拂,繁衍速度慢是最佳的繁殖策略。再举一个例子,一些冷血爬行动物,它们多采用卵生的方式,每次生下来都是几十颗以上,直接埋起来就不管了,当时间到了之后自然孵化。这样的方式成活率并不高,但好在人家繁衍的数量多。

其实道理很简单,繁殖速度从来都不是影响物种生存艰难与否的因素,既然在数百万年的发展进化中形成了这样的繁殖策略,必然是尤其过人之处,可以更好的应对生存环境。

文/科学黑洞,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