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带与人类的遭遇战

1912年,英国南汉普顿,一艘巨轮驶出港口,它就是泰坦尼克号。人们乐观地认为,这艘船可以从英国直接向西航行,穿过凶猛的西风带,向北美洲驶去。

然而,只过了短短5天,泰坦尼克号就在北大西洋撞上了冰山,沉入海底。而把冰山吹入泰坦尼克号的航道的,正是北大西洋盛行的西风——那个蒸汽船自以为已经击败的对手。


狂暴的西风带

西风带位于南北纬30度和60度之间。在北半球,北纬30度,哈德利环流从赤道带来的空气到达北纬30度时冷却下沉,形成高压。而在北纬60度,较暖的空气与极地吹来的冷空气相遇,轻盈的暖空气沿着冷空气的锋面上升,形成低压。高低压的差异,给了空气自南向北的推力。然而,本该从南向北吹的风,却被一股神秘的力量“掰弯”,这个力就是“科里奥利力”,是地球自转造成的。在这股神秘力量的推动下,中纬度的风向东偏转移动,从南风变成了西风。

但是地球上,空气是流动的,南方温暖潮湿的热带气团要向北方扩张领地,而北方寒冷干燥的极地气团也急着往南方逃窜。这种情况下,横在南北气团之间的西风带变得像战场一样混乱又多变。干冷沉重的冷气团进入西风带时,地面出现高压,天气变得晴朗。暖湿轻盈的暖气团进入西风带,则带来低压和云雨,制造风暴。冲入西风带的冷暖气团,塑造了西风狂暴多变的坏脾气。

西风、西欧与西餐

西欧大陆是受西风影响最大的陆地。这是因为欧洲最大的山脉阿尔卑斯山脉是东西走向,并且西欧的地势也较为低平,因此西风得以顺利深入大陆。而同纬度的南北美洲本来也应该受西风的影响,但是美洲大陆西侧分布着南北走向的山脉,它们阻隔了西风,把西风的影响局限在海岸。

不过,阿尔卑斯山南北两侧的气候并不一样。阿尔卑斯山南麓分布着希腊、意大利和西班牙,是西欧文明的发源地。这里的气候受到西风和地中海的共同影响。在这里,夏天时,阳光的照射使地面快速升温,这里的空气又暖又轻;而地中海升温缓慢,这一区域上空的空气又重又凉爽,空气下沉,向四周扩散,形成一个高压中心。这个高压挡住了西风的去路,使得地中海沿岸地区变得干旱少雨。在冬天,地面迅速降温,而海水降温较慢,相比较而言海上的空气比陆地上的要温暖,因此,在这里形成低压。低压吸引西风前来,为地中海沿岸带来大西洋的水汽和风暴,降水也多了起来。

夏季温暖少雨,冬季寒冷多雨,这对农耕来说是坏消息。小麦苗在春夏进入生长期,但雨水稀少阻碍了它们生长。于是希腊人种植耐旱的橄榄树和无花果树;罗马人建造引水渠,以便在干旱的夏天灌溉小麦。即便如此,罗马人还是需要从埃及运来谷物,才能维持帝国的扩张。不过这种气候造就了地中海地区的葡萄酒。在炎热干旱的夏季,葡萄水分减少,糖分积累,用这些葡萄做出来的葡萄酒格外甜美。

而在阿尔卑斯山北麓,强劲的西风几乎没有受到什么阻碍,因此能全年无休。北大西洋暖流蒸腾出的水汽被西风送入欧洲腹地,形成云雨。在不列颠群岛,全年阴雨绵绵,晴天的时间不到30%。西风送来的还有大西洋上的风暴。黑云从西方地平线升起,席卷大陆,为德国黑森林平添了恐怖气氛,使这里成了黑暗女巫故事的摇篮。

这种阴暗的天气还彻底改变了西北欧的饮食结构。由于光照稀少,英国和法国北部产出的小麦质量和产量都远远低于东欧。不过牧草喜欢阴冷潮湿的天气,因此西北欧的畜牧业发达。大大小小的农场分布在英国、法国北部和德国,这些地方生产出大量的肉类、羊毛和奶制品。品种丰富的奶酪,也成为西北欧餐桌上的常客。

海上咆哮的西风

在海上咆哮的西风也影响了欧洲历史。

对于1千多年前的维京海盗来说,要跑到大西洋捣乱真的很困难,因为他们主要居住在北欧的挪威、丹麦、瑞典,而这些国家都位于北纬60°或60°以上的高纬度地区,因此从西往东吹的西风总是会把他们的船吹回原地。因此他们只好绕到北极圈附近,借着极地东风航行,将殖民地开拓在冰岛和格陵兰这样的苦寒之地。而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选择另一条路线——把船先开往非洲,然后借着哈德利环流提供的信风,畅通无阻地到达加勒比海。当哥伦布返回欧洲时,只要把船驶回西风带,就可以借助西风强劲的动力返航。

这样一条三角航线彻底改变了欧洲。西班牙人借助西风,从美洲运来金银,用于购买东方的货物,但泛滥的金银却让欧洲出现了通货膨胀。后来,荷兰人打败了西班牙人,接手了航线。荷兰商人开始发展奴隶贸易,把非洲的黑人运往美洲。非洲人口锐减,经济凋敝。对岸的美洲却凭空多出了黑人族群,人种组成发生变化。同样借助西风,法国把加勒比海的蔗糖运回欧洲。这大大降低了糖的价格,让宫廷的甜点得以走入民间。

不过,脾气暴躁的西风并不好打交道。西风带来变幻莫测的天气,让海员吃尽了苦头,船难时有发生,可让投资航海的商人血本无归。然而航海也能创造巨大的利润。哪怕船队中绝大部分的船都沉入海底,只需一艘船的幸存货物就足以赚回成本。

为了对冲风险,欧洲的保险业蓬勃发展。荷兰人还成立公司,售出股份,让所有股东共享利润,也共担风险。小市民靠投资航海,赚取自己的养老金。在黄金的蛊惑下,人们义无反顾地把赌注押在凶险的西风带上。就连南半球的西风漂流带,也被开辟成快船航路,通过这条航线,澳洲的羊毛和黄金被运回英国伦敦。与此同时,也有无数的航船残骸被留在了澳大利亚墨尔本的海滩。


战争中的西风

狂暴的西风不仅喜欢在海上作乱,也喜欢在战争中“捣乱”。

中世纪晚期,英国国王亨利五世被法国骑兵追击,仓皇逃窜。正当英军陷入绝望时,西风送来一场大雨。在决战战场上,法国重骑兵陷入泥中,移动困难,成了英国长弓手的靶子。英国获得了百年战争中最辉煌的胜利,并最终控制了大半个法国。

即使到了大炮、坦克、铁甲船横行的近现代,西风还是有办法加入到战争游戏。19世纪,拿破仑在滑铁卢排兵布阵,精心安排他引以为傲的炮兵,企图用炮火打垮反法同盟。然而,西风携带的暖气团导致雨越下越大,让拿破仑的大炮成了摆设。拿破仑最终惨败。

到了20世纪,希特勒的闪电军团吞并了整个法国,雄心勃勃地想要登陆英国。但英格兰海峡上,西风持续带来的糟糕天气让希特勒最终作罢,而把注意力转向苏联。

此外,西风带在二战中也间接帮了盟军的大忙。盟军在欧洲的最高指挥官艾森豪威尔为诺曼底登陆做准备时,秘密调来英美的三个气象小组,让他们各自独立地预报天气。当时盟军秘密集结了数千战船、上万架飞机和两百多万士兵。但恶劣天气把他们都困在了英国港口。时间拖得越长,盟军的行动被德军获知的风险越大。

当气象小组送来好天气的预报时,艾森豪威尔的窗外仍阴雨连绵。他决定信任气象学家的判断,下令开始行动。盟军在猛烈的风暴中起航,一路颠簸让晕船的士兵几乎吐空了胃。但船行至中途,风暴奇迹般消散。减弱的海浪使登陆船轻松靠近海滩。天空虽然不算彻底晴朗,但足以让飞行员看清地上目标。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登陆战就此展开……

气象学家的预报来自于对西风带的了解。西风会把大西洋上的冷气团和暖气团送到欧洲,冷暖气团分别带来晴雨天气。知道了大西洋上的天气状况,就能提前知道欧洲的天气。

而盟军早已在北美、冰岛和不列颠建立了天气观测网络,并通过电报来收集即时的天气信息。此外,他们还破解了德国人的密电码,因此能获知德国在大陆的天气观测数据。而中立的爱尔兰也秘密与盟军合作,交换天气数据。

在对这些数据进行研究时,气象学家发现英国的站点都观测到低压多云雨天气,而更早接触到西风的爱尔兰西端的站点却观测到气压在升高,这预示着好天气即将到来。德国人自然无从知道这一新变化。德军指挥官隆美尔相信自己的气象学家,认为坏天气还会持续几个礼拜,于是安心地坐上前往柏林的飞机。军官们也不相信盟军会在这么糟糕的天气中登陆,纷纷请假,到附近的城镇寻欢作乐……

狂暴的西风就是这样不时地在人类的活动中掺一脚,悄悄改变了人类的历史。

本文源自大科技*科学之谜2016年第9期杂志文章、欢迎广大读者关注我们大科技的微信号:hdkj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