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凯撒家庭基金会7月份的跟踪民调显示,53%的美国成年人认为他们对流感大流行的担忧和压力影响到了其心理健康,而3月份的报告中,这一比例为32%。
专家认为,日益严重的心理健康危机是新冠疫情引起的“第二波”健康问题,相关组织也正在寻找可以保持心理健康的实用方法。
在当地时间12月7日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一篇论文中,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研究人员介绍了一种有助于保持心理健康的新框架。有研究表明,人们可以通过日常“锻炼”让心理状态更健康,新框架便是基于这一科学依据。
新框架聚焦四项可以通过“锻炼”提升的指标:(1)意识(Awareness),指对所处环境和内在暗示(如身体感受、思想和心理感受)的关注;(2)关系(Connection),指欣赏他人、为人善良及有同理心;(3)洞察力(Insight),指培养好奇心和自知之明;(4)目标(Purpose),指知道自身动机,清楚自身价值观。
举例来谈,意识——特别是指元意识(意识到自己的意识)能够减缓压力,增加积极情绪,可以通过冥想等心理训练强化。意识能减少注意力不集中造成的有害影响——比如,损害认知能力,增加体内与炎症和衰老相关的压力反应。另一个例子是人生目标,它与正面的身体健康结果相关。
论文主要作者、该研究中心的科学家Cortland Dahl表示:“很多人都认为人类生来如此,其实心理健康程度是可以通过训练提高的,我们可以学会驾驭自己的心智!”
新框架证明人们的大脑和身体可以适应、改变,经受住生活的起伏波澜。但研究人员也表示,这个框架并未取代其他有关心理健康模型,而是从学习和训练两方面入手,通过科学证据来补充其他模型。
研究小组希望这一框架能尽快普及,他们也鼓励将这些知识理论应用到冥想疗法及其他心理健康疗法中。然而,要了解新框架的跨文化应用以及不同群体如何学习它,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研究人员说:“冥想和其他的健康干预措施类似于‘运动’,不同类型的冥想对大脑的影响不同,就像不同类型的运动会使身体发生不同的变化。除了正念训练和感激练习,你还可以从其他各方面训练自己的心智。”
版权声明:本文由科界平台原创编译,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转载请注明来源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