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男性在演化时,隐私部位丢了一块骨头,对生育有什么影响吗?

生殖战争

在生殖的战场上,每一个个体都在进行着看不见的“战争”,而这场战争拼的不是谁最终活下来,而是谁能够成功留下后代,谁就是最终的胜利者。

然而我们知道,由于大多数雌性要承担怀孕之苦,还要承担后代的养育,付出的能量较多,因此雌性的生殖策略比较保守。

而大多数雄性不仅不用怀孕,就连养育后代都不参与,付出的能量较少,因此它们的生殖策略比较激进,只要能留下后代,让它们和谁在一起它们都愿意。

正因为如此,所以雌性在交配时会比较挑挑拣拣,而雄性则会来者不拒,并且为了尽可能地留下后代,雄性还会想尽方法。

比如:雄蜂在交配之后,会将自己的生殖器留在蜂王体内,相当于“塞子”,堵住蜂王的交配入口,防止其他雄蜂与蜂王交配,但是代价将会是雄蜂会因此而死亡。多说一句,现如今雄蜂已经掌握了去除上一任雄性留下的“塞子”的本领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动物采取的技能则是:雄性的关键部位上长出了一块骨头,该骨头与身体的其他骨头并不相连,像是从身体里多出来的一块。

这个骨头在动物中非常常见,而且长度、样式不一,有些长得像一个长长的剑,有些长得像是叉子。

人类所属的灵长类动物中,也有不少动物拥有这块骨头,其中包括与人类亲缘关系较近的倭黑猩猩。

而且研究发现,这块骨头最先出现的时间大约在1.45亿年前,此时人类和老鼠还没有分家,所以此时的人类远古祖先也拥有该骨头,至于为什么现如今没有了这块骨头,很显然是我们在演化中弄丢了。

那这块骨头丢失了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吗?会让雄性处于不利的位置吗?

丢失的骨头

我们知道,在繁衍后代的战场上,任何一丁点的微末优势,在最后都会堆积成巨大优势,雄性的关键部位长有骨头,很显然就有利于生物繁衍后代。

这是因为有了骨头的帮助,可以使得雄性的交配时间延长,而这一行为有利于雌性受精。除此之外,有了骨头的帮助,还可以使精子能够进入到雌性体内更深的地方,要知道的是雌性体内并不适宜精子生存,里面会有许多黏液阻拦精子,还会有许多免疫细胞追杀精子,可以说精子在雌性体内可谓是步步惊心、十面埋伏。

还有一些动物需要刺激之后才会排卵,比如:狮子。还有一些动物在交配时并不是一夫多妻制,而是多夫多妻制,比如:猫,研究发现一窝5只小猫中有4个不同的父亲,显然母猫在发情期时,至少与四个不同的个体交配。

当生物属于多夫多妻制时,雄性拥有这块骨头可以将上一任留在母猫体内的生殖细胞带出体外,而这显然能够提高自己生殖细胞与卵子的结合率。正因为如此,对于许多动物而言,这块骨头至关重要。

而人类之所以弄丢了它,很可能和人类的婚姻制度转变发生了关系。研究发现,人类很早之前就开始保持大多数一夫一妻制,少部分一夫多妻制,比如:部落首领等。

一夫一妻制保证了女性的伴侣没有其他动物那么多,这使得男性的性竞争力没有那么大,所以即使该骨头丢失,对人类的影响也不大。因此该骨头对于人类而言,并不是必备品,而是有没有都可以的中性基因,中性基因不接受自然选择,也就是说人类有一定概率会保存,也有一定概率会丢失,很显然的是人类在演化过程中丢失了该骨头。

在雄性竞争力较强的动物中,该骨头的优势则被体现了出现,因此在多夫多妻制甚至一夫多妻制的动物中,该骨头被保留了下来。

总结

对于生物而言,除了身体结构的演化会影响到行为之外,行为也会影响到生物的身体演化,我们现如今的生殖方式,行走方式,交流方式等都是自然界几十亿年来的演化成果。

当然,生物在演化时还有一个规律,那就是一旦演化中丢失了某一个结构,在未来将不会再出现,因此想让丢失的骨头重新演化回来,难度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