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16年,在努尔哈赤的带领下,辽东女真部落日益壮大,成功建立后金政权。随后,不断向外扩张,蚕食漠南蒙古。蒙古末代大汗被征服后,大元玉玺落入女真部落手中,而后改国号为“大清”,也就是我国古代,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
对手的壮大,就是自己的威胁。清军的咄咄逼人,反倒让当时漠北和漠西的蒙古部落摒弃前嫌,开始互相联合,抵御清军。不过,在征服漠南之后,清朝觉得自己已无后顾之忧,急于覆灭残留的南明政权。
这下可好,没有了清军的威胁,原先组成的联盟,压力顿时消失了,各部落之间又开始内讧不断。准噶尔部的噶尔丹在先人的基础上,成功统一了卫拉特蒙古,建立了准噶尔汗国。
大清与准噶尔矛盾不断,纷争四起
随着势力壮大,噶尔丹的野心逐渐膨胀,想着能够再续当年成吉思汗的荣光,一统蒙古草原。于是,趁着其他势力内斗之时,他开始发兵向东前进,为准噶尔汗国扩张领土。
这一边,虽然清初政权不稳定,但康熙已经率兵接连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眼看着噶尔丹向外扩张,反倒是给了清朝机会,去收复其他内讧的部落。
乌兰布统一战后,喀尔喀三部向大清宣誓,将会永远效忠。而此时,准噶尔汗国的扩张速度,已经远超清朝的想象,甚至到了威胁其统治的境地。
为了剿灭这个不安势力,康熙御驾亲征,在昭莫多之战中,全歼噶尔丹主力,之后乘胜追击,迫使噶尔丹自尽,这才肯善罢甘休。可连年的战争、动荡的朝政、巨额的武器开销,早已让清朝入不敷出,所以即便康熙的功劳彪炳史册,付出的代价也是十分巨大的。
别看准噶尔人口稀少,经济也没有清朝发达,但被击败后,发展十分迅速,军队战斗力很强大。乾隆继位后,一边加紧恢复国力,一边与准噶尔的继承者,也就是当年被迫自杀的噶尔丹的亲侄子——策妄阿拉布坦,进行和谈。
清朝与准噶尔一触即发,临了却出了岔子
雍正七年,朝政逐渐稳定,经济发展日益提升。雍正开始把眼光放到西北,想从根源解决准噶尔问题。
万事俱备,只差一个机会。正好,就在雍正准备攻打准噶尔的前一年,统治者策妄阿拉布坦去世了,而继位的,是他的儿子噶尔丹策零。雍正一看,这真是天助我也,这新老大刚刚继位,根基肯定不稳,不妨趁他病,要他命。
只可惜,噶尔丹策零要比他老子厉害的多,小伙子不仅脑瓜聪明,而且十分好学,传言无论他走到哪里,身后都有好几匹骆驼,给他背着书,可惜雍正并不知情。
为了一举歼灭准噶尔,清朝可做足了准备。
人员方面,雍正任命傅尔丹为靖边大将军,率领北路军,统辖八旗兵14800人、车旗营9000人。这些士兵都是精锐中的精锐,称得上清军中的高等战力。此外,他还任命岳钟琪为宁远大将军,率领西路军,麾下绿营兵约36000多人。两路军师静待指令,会师攻打伊犁。
战术方面,针对准噶尔擅长骑射的特点,岳钟琪创造了“车营阵法”,有效抵御骑兵的冲击力,从而消解对方优势。这样一看,雍正可是抱了必胜的决心。
雍正七年,皇帝下令出兵西北,征讨准噶尔。大军浩浩荡荡向西北进发。不过打是要打,那总得有个理由,雍正灵光一闪,当年清朝有名叛乱分子,名叫罗卜藏丹津,此人曾发动叛乱,事情平定后,逃到准噶尔躲了起来。这不就是个理由。
噶尔丹策零见清军来势汹汹,深知毫无准备的自己,肯定无法跟清军对抗。于是立马献媚,不仅把罗卜藏丹津五花大绑送回清朝,还说了一大筐好听话,各种承诺不会对抗大清。雍正吃软不吃硬,耳根子一软,就下令暂缓进攻一年,将傅尔丹和岳钟琪都召回了京城。
和通泊之战清军惨败,京城八旗家家挂白
眼看着敌方将领都走了,噶尔丹策零赶紧准备。自家老大走了,清军们终日里无所事事,除了逗狗遛鸟,就是追求享乐,早已没了当年吃苦耐劳的精神。噶尔丹策零看到这一情况后,决定发动突袭。
雍正八年,他派遣手下将领率兵两万,突袭位于科舍图的清军,一战大胜。次年,眼看清军在科目多筑城,噶尔丹策零意识到要改变策略。于是,他派遣手下作为间谍,故意让清军抓获,然后把“情报”交代给他们。傅尔丹立功心切,毫不犹豫就相信了,不想钻入了噶尔丹策零在博克托岭设下的圈套。
无奈之下,傅尔丹决定向和通泊突围,将军队分为5队。发现对方意图后,准噶尔军全力进攻,清军一直打到天黑,仍然没有突围出去。
这场战争从6月21日打到24日,5路分队全部溃败,傅尔丹原先携带的数万精锐,最后竟只剩2000多人。经此一战,清军的精锐部队几乎全部覆灭,17位高级将领中,高达13位战死或自杀,损失惨重。这些八旗子弟的家属们,为了缅怀家人,家家戴孝,京城放眼望去,一片凄然的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