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六君子的谭嗣同被抓时,身为湖广总督的老爸为何不去求情?

1898年6月,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的变法运动。这场运动的主要就是改革政府机构,裁撤一些不必要的官员,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任用具有新思想的维新人士。

由于这个变法严重损害到以慈禧为代表的保守派的利益,最终只历时103天就被强行镇压下去,这件事情的结局就是光绪被囚,康有为、梁启超逃亡国外,康广仁、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谭嗣同被砍头的时候,身为湖广总督的老爸谭继洵不是不想救,而是根本没有能力去救自己的儿子。因为他知道,自己去求情不但没办法救回自己的儿子,还有可能引起慈禧太后的怒火,到时候一家老小的性命都难保,所以这时候为了整个家族的安危,也只能牺牲自己的儿子。即便如此,谭继洵最后也落得罢官还乡,并在当地管束监视下忧惧而亡的下场。

?其实在被捕之前,谭嗣同原本是有机会逃往国外,但他却主动放弃。一方面是为了以死明志,唤醒国人的意;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自己的家族考虑。毕竟谭嗣同不是无父无母的孤儿,他的父亲当时还是湖广总督,朝廷里的一个封疆大吏。一旦谭嗣同逃往国外就会成为乱党分子,抓不到他本人的慈禧一定会将怒火发泄到他的父亲和家族身上,这时候谭家会因为他遭受灭顶之灾,只有他死了才能平息慈禧太后的怒火,保全家人的姓名。

在戊戌六君子当中,无论是家世地位比他厉害的也有,但他们都免不了一死。比如戊戌六君子中的杨锐就是张之洞的得意门生,他曾将杨锐与其兄杨聪比做当代的苏轼和苏辙,由此可以看出杨锐在他心中的分量。据说张之洞很多送给朝廷的奏疏与重要文献,都出自杨锐之手。曾代张之洞草拟了《广军援桂奏稿》,算是近代史上一篇重要文献。

当张之洞得知自己的得意门生杨锐被抓起来的时候,曾四处找关系,委托过盛宣怀、荣禄、刚毅等人,但凡能在慈禧面前说得上话的人都找了。即便是自己亲自担保都没用,杨锐最终还是被斩了。众所周知,张之洞当时无论是地位还是能力都要比张之洞强的多,他连自己的学生都保不住,身为湖广总督的谭继洵又怎么可能保得住自己的儿子呢。除此之外,林旭作为晚清重臣沈葆桢的孙女婿,同样没能保全自己的性命。毕竟这时候真正做主的是慈禧太后,即便是李鸿章或者曾国藩这样深受宠幸的人都不一定能改变她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