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之下,植树造林成为了我们如今必须要做的一个事情,因为只有这样我们地球的温室效应才可能得到一定的缓解。而近些年来,我国在植树造林方面的投入很大,并且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在大规模的实施绿化,所以我们如今看到大部分地区真的是“青山绿水”的模样,当然在我国实施植树造林的时候,世界不少国家也在密切的关注我国。
而根据BBC发布的一项研究指出,中国植树造林的作用“被低估了”,也就是中国绿化效果被低估了,结果出现了反转,已经被证实,并且被公布在《自然》科学期刊上,再次引发了大家的热议,这到底是什么情况,中国到底是如何被低估了?我们来看看情况。
中国森林碳吸收对全球贡献被低估了
在2020年,我国发布了绿化状况公报公布,显示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2.96%,这可以说创下了新高,在这么强大的绿化之下,碳吸收作用肯定也是增大了不少。而中国这次被低估的说明也发表在了《自然》(Nature)科学期刊上,上面我们也说了。国际科学研究团队通过实地考察以及卫星观测得出了这个结论,有两个区域的新造树林吸收二氧化碳规模被低估了,这是哪两个地区?那就是西南地区和东北地区。
国际研究团队表示,这两个地区的新造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占据了整个中国陆地“碳汇”的35%,并且还多一点,也就是说新造树林的碳汇达到了35%以上,这个数据是非常可怕的,这也说明了西南与东北地区在我国针对温室气体的吸收影响巨大,其中西南地区主要就是云南、贵州和广西三地,东北地区就是黑龙江和吉林。
所以综合情况来了,中国被低估的两个新植树造林的作用真的是非常大,并且占比率也非常的高,当然中国新造树林的减碳能力也是令专家吃惊,如果不是实地考察,卫星观察进行结合,估计还以为我们的贡献不大,其实我国植树造林对全球的气候影响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西南、东北地区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当然首先我们不可否认的是,我国是全国性的进行森林绿化,并不是说只有西南和东北两个地区,包括西北,华北等地区也在实施之中,只是从《自然》杂志的公开来看,这两个地区是被低估了,根据数据显示,这两个地区的造林绿化面积扩展得很快,其带来的减碳能力让外国专家意想不到。在过去的10到15年里,省级森林面积每年增加已经达到了4万至44万公顷。
其中西南地区已经成为陆地生物圈之中,中国最大的碳汇地区,约占中国陆地碳汇的31.5%,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而东北地区的生物圈则具有季节性,约占4.5%。所以西南地区如今已经是全国新增绿化点的中心区域。同时英国保罗·帕尔默教授(Prof Paul Palmer)表示,虽然我们看到这些地区的森林碳吸储库的规模大到令人惊讶,但是这个结论是值得信赖的,因为是具有大量的证据支撑。
因为这是通过汇聚了实地测量,考察,卫星数据一起给予的结果,所以他也明确地说明了,这个说法完全是可以站得住脚,所以这也不算是什么夸张了。其实在2019年的时候,美国宇航局(NASA)也发布了说明,那就是与20年前相比,世界越来越绿了,其中中国的贡献是最为突出之一,绿化带的增长速度在全球领先第一,中国的植被面积仅占全球的6.6%,但全球植被叶面积净增长的25%都来自中国,所以也是明确说明了我国绿化的贡献很大。
中国绿化的特殊例子
我们就简单的说明一个大家最为熟悉的“绿化工程”,那就是“毛乌素沙漠”,这个沙漠在2020年被宣布即将消失,这是中国人民通过自己的双手完全改变沙漠的一个现状,毛乌素沙漠在榆林消失这个消息可以说引发了世界性的关注,“毛乌素沙漠”虽然不是沙漠,但也是中国四大沙地之一,也是因为环境的变化而带来的,所以如今相当于是恢复了 1000多年前曾经水草丰美的毛乌素沙漠。
这也是我国在绿化工程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所以这种特殊例子足以证明了,我国在绿化上面毫不放松,就算是沙漠我们都能够将其彻底改变,所以没有什么改变不了的,只是时间的问题。这对我国来说也是一次重要的工程期待,期待未来越来越多的地区变得更绿,当时如今中国已经比以前“更绿”了,这是不可否认的。
俗话说“青山绿水就是金山”,只有完美的生态系统,未来我们才可能具有更好的生存之地,如今我们做得也算是为子孙后代做一点贡献吧。包括近些年来,我们也看到了不少的稀缺性的野生动物出没,华北豹,沙漠猫,东北虎等生物相继出现,这也说明了我国在保护生态,建立森林绿化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