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期待的《大秦赋》来了,当年的大秦人都吃什么?

《大秦赋》是系列历史剧《大秦帝国》的最终章,大秦帝国系列说起来也算是万众期待,毕竟是曾经拿下了飞天奖、金鹰奖等多个国家级大奖的重磅大剧,在众多毒点甚多粗制滥造的“历史正剧”中可谓是十足的精品。三年前剧组传出筹备拍摄的消息,之后却悄无声息,仿佛人间蒸发,只剩下大批粉丝每年都在催更,也算是“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因此,今年的12月1日,《大秦赋》突然毫无预兆的宣布定档开播,实在是给了广大的历史剧迷一个意料之外的惊喜。

上图_ 《大秦赋》剧照

众所周知,历史正剧的拍摄过程中,对于历史细节的呈现是最为困难的。太过苛求细节,一方面劳心劳力,一方面观众又未必买账。而对细节的把握不足,就会动摇“历史正剧”的地位,转变成“历史雷剧”,为人所笑。

譬如说《秦王李世民传奇》,宫中居然摆着一大堆唐三彩,这唐三彩在唐代的地位,约等于我们今天的纸钱纸人纸马纸房子,您见过在家里摆这玩意的吗?无独有偶,《大清风云》里多铎说此去中原,得了不少宝贝,拿出来一看全是唐三彩,好家伙那还真够宝贝的。

我们今天就来谈一谈这种历史细节,比如说,秦朝人都吃什么?

数年前国际生物考古领域备受关注的课题中就有古食谱研究,有赖于当时学者孜孜不倦克服困难的研究,现在的我们才能得知先秦时期的食谱结构。

上图_ 古人在厨房的工作壁画

一、考古层面的先秦食谱结构

秦朝距今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岁月流逝,考古学家是怎么知道曾经的秦人都吃什么的呢?

最开始是文献考证,譬如说《礼仪·公食大夫礼》里有记载,周天子宴会上吃的是“六食六饮六膳百羞百酱八珍之齐”,接着查阅相关资料,确定所谓的“六食”“六饮”都分别是什么,这么一来就能大致推断出周秦时期,贵族的饮食习惯。

这种考证方式是最为广泛的,但考古学有是一门严肃的学问,单单只有文字记载说服力是很少的。因此,考古学家还有种种特技,比如从民族学出发,反推其祖先的饮食。或者从史前留存的壁画等艺术中推测当时的饮食。还有动植物考古学,从出土的植物遗存、动物尸体来推测当时的饮食。

上图_ 秦汉时期的石画像 二人锄禾二人狩猎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考古中常用稳定同位素方法去求证饮食习惯,这种方法主要分析的是文物中的C和N同位素。总之,在现代考古学中,学科交叉的痕迹越来越明显,考古的手段也越来越多,发掘而来的信息也就越全,究竟有多少种考古手段在这里不做赘述。

直接上结论。

2003年,陕西考古研究所开掘了凤翔县孙家南头村的一处大型周秦墓地,有多大型呢?当时圈定的范围是70万平方米,2005年一年就挖掘出了137座墓葬。

通过对当时出土的秦人尸骨分析,确定了凤翔地区秦人的食谱。

首先说一下相关论文给出的结论,凤翔秦人食谱“主要以C4植物为食,辅以少量肉食”

大部分人应该不太明白C4植物是什么,所以我们今天才会说历史研究和历史科普是两个同样重要的工作。

所谓的C4植物,就是碳四植物,包括玉米、甘蔗等等,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可以确认是粟或者黍。

上图_ 秦汉时期的石画像 三人农作

同时,通过对宝鸡建河出土的秦人尸骨进行稳定同位素分析,发现两地食物结构较为相似,很显然,这种饮食结构表明先秦时期的农业生产方式是以农耕为主,同时兼有小型的畜牧业。即使是现在的我国北方地区,这种农业模式也很常见,耕种者不仅会种地,同时在家里也会畜养一些鸡、猪、羊等动物。

另外,根据陈文华先生的考据,新时代时期,黄河流域以稷、粟、黍、麦、豆为主食。长江流域则以稻米为主,而两地都以饲养动物为辅。直到先秦时期,这一特征也没有发生大的改变。

从时间上来说,由于铁制农具的使用、犁耕的出现、水利灌溉的发展、精耕细作的商业模式的演进,使得农业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这就使得秦人食谱中植物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重。

此外,由于秦人与戎狄相近,因此在饮食上也受到了戎狄的影响,秦人好肉的原因,极有可能就是由此而来的。

上图_ 秦汉时期的石画像 烤肉

二、秦人的具体饮食习俗

说完了专业的考古层面的秦人食谱,接下来说点接地气的正经食谱。

推测一下,战国时期秦人具体都有什么美食呢?

1.岐山臊子面

岐山臊子面,从名字就知道这是老秦人所钟爱的面食,唯一的问题是,它是什么时候起源的呢?是不是当年老秦人也同样爱吃呢?

关于这个问题,岐山文化馆的李辛儒先生特意写过一本书来说明,根据李先生的考证,在周代之后,岐山臊子面就已经是秦人常见的食物了。当时秦人办红白喜事时,要让小辈出门将面泼洒两次,表示孝敬天地。

至于臊子,臊子岐山就是肉丁的意思,一般来说采用猪肉,这里还有一个传说。据说当时渭河有恶龙作乱,众人合力将其斩杀,用龙肉做汤面吃,不料十分鲜美。此后就用猪肉代替龙肉做面,渐渐发展成了现在的臊子面。

上图_ 臊子面

2.锅盔墩饼

锅盔也是老秦人有名的饼食了,这种长过两尺,圆厚犹如锅盖的大饼来历非常之久远。

根据老秦当地的传说,早在夏末武王伐纣的时候,武王就已经开始用锅盔当做军队的军粮了,因此,现在陕西还有一种锅盔品牌叫做“武王锅盔”。

而秦朝时期,以锅盔为军粮更是被发扬光大,秦军往往携带两个锅盔,前胸置一,后背置一,有时候流矢射中锅盔,未能射穿,秦人将箭从锅盔中拔出,又能在下一战中奉还敌军。

3.石子馍

石子馍也是秦地非常著名的美食了,其出名之处不在于其美味,而是历史悠久,石子馍号称是食品中的活化石。石子馍的做法其实就是将饼坯放在烧热了的石子上烙制成馍。这种烹饪方法显然是有石器时代饮食的遗风。这种饼不仅古老,而且相当美味,曾经在唐朝被当做贡品上贡。

上图_ 肉夹馍

4.肉夹馍

肉夹馍毫无疑问是今天老秦最为熟知的美食之一,不过,少有人知的是,它的历史和他们名声一样出众。周代周王宫宴有“八珍”之说,其中的渍,就是后来的肉夹馍。这可是当年用来伺候皇上和招待“外宾”的美食。

5.陕西凉皮

关于凉皮的由来,也有一个十分奇妙的故事,据说有一年关中大旱,颗粒无收,乡人担忧官府催税,于是去请教乡绅如何是好,这位乡绅出了个主意,将陈年大米浸泡过夜,再石磨成浆,蒸制成凉皮上交。

这道菜辗转到了秦始皇手中,秦始皇吃完之后龙心大悦,免除了当地此年的全部税收。

三.结语

饮食文化是一个非常庞杂的大系统,毕竟民以食为天,况且秦国从建立到灭亡,立国足足有600年之久。想在一篇短文里将老秦人600年来的饮食文化从宏观到微观介绍的面面俱到,显然是不太可能。而《大秦赋》作为历史剧的鸿篇巨制,足足有80集之久,这80集之中必然会有有关饮食的场面出现,包括宫廷宴饮、招待外使、家庭饮食等等。

《大秦赋》作为号称力求还原历史的正剧,延艺等四位导演具体要怎么去呈现这种极其微小的有关美食的细节,实在是让人非常期待。

作者:未定兄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秦人食谱研究》 凌学

【1】《先秦饮食文化的区域特征》 王雪萍

【1】《陕西凤翔孙家南头周秦墓地考古取得重大收获》 田亚岐、王颢、景宏伟、刘阳阳、刘思哲中国文物报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