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草原牧民吃肉非常“小气”,真实原因让人敬佩,值得学习

对于内蒙古草原牧民来说,一年最好的季节是从深秋开始的,尤其是过了小雪以后,草原被白雪覆盖,他们便过起了让吃货们羡慕的生活,三天一只羊,十天一头牛,虽然稍显过分,但是吃上好的新鲜牛羊肉是常态,吃剩下的也无需担心,冬季天然冰箱比我们的冷藏库要好很多,不过细心的小伙伴发现,即使草原上不缺牛羊肉,他们在吃起手扒肉来,还是非常认真,显得有些‘小气’,总要吃得干干净净,剩下的骨头连狗狗都不屑一顾。

餐桌上可识别出真正的农民:

相信很多人都学过《悯农》这首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一切只有当过农民的小伙伴才有深切体会,所以很少见到农民浪费粮食,一般情况,从餐桌上判断一个人是否是真正的农民,看他们对待饭菜的态度,一不剩饭,即使剩饭也不舍得扔。

餐桌上识别牧民:

那么从餐桌上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是纯正的牧民呢?其实也非常简单,就从他们对待肉的态度上,尤其是内蒙古草原上的牧民,他们在吃手扒肉的时候,都会带着吃肉的工具,能够把骨头上的肉吃得干干净净,不知道的人会觉得这个人这么会过日子,是不是非常“小气”,其实不是,他们也像农民一样珍惜得之不易的食物,虽然他们从来就不缺肉吃。

牧民为什么吃这么多的肉:

过去一到冬季,牧民基本上三天一只羊,十天左右就要吃一只牛,这样的生活,对于城里生活的我们,是很难想象和承受的,但是对于生活在草原上的牧民来说,确实非常简单的事情,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个原因其实就是抵御寒冷的冰雪,牧民冬季也要外出放牧,如果不摄入大量的能量,是无法忍受冬季在外放牧的生活,而不外出的牧民也要在家收拾羊圈和牛圈,主要是把牛羊留下的粪便收拾起来,垒砌成粪砖墙,用作取暖、做饭的烧菜,牧民在草原上大多是以牛粪作为主要燃料。

第二个原因其实就是为了控制草原上的种群数量,要根据冬季的下雪情况,以及牧草的消耗情况,做出调整,确保在春季来临之前,剩下的牲畜还有足够的牧草,尤其是怀有羔子的母羊和母牛,这样一些成年的羯子羊就会被杀掉,如果有人购买,他们也会销售,没人买就要自己吃掉,剩下的就要在冰天雪地冻起来,以牛肉为多,风干牛肉就是这样制作出来的。

牧民把狗当作伙伴:

草原上的牧民,平时把牧羊犬当作一起放牧的伙伴,对待他们非常好,并不会给他们吃残羹冷炙,吃的都非常好,所以牧民在自己吃肉的时候,都会把骨头上的肉用刀刮干净,这些骨头有用的还要制作成骨雕,无法使用的会被用作燃料,燃烧后的灰烬成为草原上的肥料,所以说牧民在草原上的生活是真正做到了“物尽其用”,没有一丝一毫的浪费,这些一贯一直在保持,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都能看出来。

牧民吃肉是适应自然环境:

经常旅游的小伙伴都知道,深秋一过,草原旅游就进入了淡季,不仅旅游景点的服务设施要关闭,有的沿途加油站也要休息,想要自驾游的小伙伴也很苦恼,所以能够在冬季到草原旅游的游客,除非在草原上有很好的亲人或者朋友,否则真不知道该去哪里。

如果有机会在冬季来到草原,可以好好体验一下当牧民的生活,最聪明的做法就是像他们一样吃肉,然后一起外出放牧,否则这种吃肉的生活,身体也是受不了的,哪怕是再好的肉也不行。

“平衡点”有过一次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过冬的经历,除了感觉生活特别单调,没有留下过多的印象,因为再好的美味,吃多了也会腻,不过看到牧民们一直在吃肉,虽然不缺少优质牛羊肉,却从来不见他们浪费,这一点还是非常佩服他们的,是一种非常好的节约美德,值得我们学习。

那么你在旅行途中,还见过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行为?欢迎留言,谢谢阅读!

【温馨提示】

冬季来草原的游客,更多的是吃货为主,他们来这里主要是想带回去上好的新鲜羊肉和牛肉,至于草原上的雪景和生活,真的不敢恭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