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耳猕猴是从哪里学来了和孙悟空一模一样的武功和本领的?

如果按照《西游记》中如来的讲法,其实六耳猕猴其实就是孙悟空的另一个面,而跟唐僧取经的那个孙悟空其实是“向善”的一面,而六耳猕猴所作所为,其实就是孙悟空的另一面,也就是“向恶”的那一面,而孙悟空只有克服了另一面,才能完成陪同唐僧取经的任务,对他自己来说,其实也是一种修行,并不仅仅是陪同唐僧修行,孙悟空从最开始的表现,到最后到达雷音寺时,其实已经完全脱胎换骨,跟出发时已经判若两“猴”。

六耳猕猴就是孙悟空的另一面,孙悟空在同六耳猕猴的打斗,之所以无法分出胜负,其实就是自己无法战胜自己的意思,他们无论是走到唐僧面前、观音面前、虽然说谛听知道的非常清楚,却不敢说出来,因为他无法确定悟空的那一面会占上风,所以干脆推说不清楚,而孙悟空属于“当局者迷”,也不知道而已。

我们经常说“英雄也是普通人,只有克服了恐惧,在关键时刻站了出来,才成了英雄”,其实孙悟空也是有双面性,他有向善的强烈愿望,但是身上的野性也是一直存在,这也是人们经常称它“泼猴”的原因,其实就是说他野性未除。而他自己不是很清楚而已,当六耳猕猴出现,其实就是他的“善恶”临界点的时候,有可能沉沦下去,继续为恶,也有可能克服自己的恶念,继续陪同唐僧取经,进行自己的修行。

事实上孙悟空在如来面前,把六耳猕猴打死,其实就是克服了自己的“恶念”,开始一心向善,从那以后,孙悟空对待各路妖怪的态度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不再是开始那样,无论是谁都是先打死,而是采取更加温和的态度,看似四处求援,其实是“好生之德”,不希望通过纯武力解决问题,在大家的眼中,尤其是小朋友的眼中,觉得孙悟空能力不如以前了,其实效率要比过去高,而且在仙界获得好人缘,也对取经项目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扩大了取经的影响力。

唐僧师徒取经,即使一个国家(唐朝)级的项目,也是一场修行,对于猪八戒、沙僧、小白龙都是如此,最后他们的结局也是非常完美的,也间接证明了这个团队的科学合理、唐僧的核心地位不可动摇,孙悟空的攻城拔寨能力,猪八戒的团队气氛,还有老实肯干的沙和尚,当然没有毛病的白龙马恢复了龙身就是最好的奖励。

?《西游记》虽然写的是鬼怪神仙,其实讲述的就是人间的人情世故,对于小孩子来说,是看个热闹,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其实还是能从中汲取很多东西的,至于六耳猕猴,其实对于孙悟空来说,就是克服了自己的“恶念”,然后他才有机会成为战斗圣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