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中一箭便倒地不起,明显是角色的差别对待,将领角色往往可以身中数箭依旧奋勇杀敌,而前排炮灰往往中箭就倒,在古代战场中,弓箭也没有如此杀伤力。
弓箭作为古代的重要兵器,其杀伤力取决于弓和箭的质量,其次是使用的人,最后则是弓箭的功能。
百步穿杨,自然招招致命:
从古至今,用弓箭的高手数不胜数,而一把好的弓箭,搭配一位壮士,往往可以发挥出更大的杀伤力。
比如让李世民或薛仁贵拿着轩辕弓和震天箭,或许这一发可以打出“穿透弹”的效果,被击中的人倒地不起也是情有可原。除了使用弓箭的力道,能否用弓箭打出“致命一击”也很重要,比如百步穿杨的养由基,或许用一张简单的弓箭,就可以招招致命。
可惜的是,在古代战场上,绝大多数的弓箭手都只是普通人,弓箭甚至很难穿透敌人的盔甲。但是在古代战争中阵亡的士兵,一半以上都死于弓箭,这又是为何?
弓箭,具有独特的功能性:
古代战争中,并非每一个士兵都身披盔甲,很多士兵基本没有防具,只能依靠自身的“布甲”进行防御。弓箭的主要作用,就是攻击这些没有盔甲的兵力,如果运气好,或许还能射中盔甲之间的缝隙,对身披盔甲的士兵造成伤害。当时的铸箭工艺,很难将箭头打磨锋利,弓箭的穿刺能力十分有限,对于身披重甲的将领,弓箭几乎可以忽略。
虽然弓箭的杀伤力有限,但是只要伤害到敌人,就会减缓敌人的进攻速度。并非人人都是猛士,很多士兵中箭后,会因为疼痛倒地,或者畏惧不前,这就会让敌人内部出现严重的协调问题。
倒地不起的会因为战斗的紧迫而受到踩踏,中箭的人也不能及时得到医治,进而引发危及生命的感染,这也是弓箭致死率较高的主要原因。
随着经验的积累,古人也知道了弓箭真正的优势并非命中时的伤害,而是长时间的影响。
于是很多军队开始在箭头上涂抹粪水、故意让箭头生锈,甚至为箭头淬毒,弓箭不再追求一击致命,而是追求最大限度扰乱军心,形成恐惧效应,在箭头上点火,也成为一种主流,配合地形可以发挥出意想不到的“火攻之势”。
弓箭的功能性不断增强,在战争中,弓箭变为一种先手压制。能够合理利用弓箭,打乱敌人的阵型,之后的白刃战就可以更加轻松。
现代弓箭,依旧充满优势:
随着火炮时代的到来,弓箭开始逐渐没落,但弓箭并非消失,也没有止步不前。
作为冷兵器的一种,弓箭相比火炮更加安静,没有射出去的箭可以作为近战武器,射出去的箭可以再次回收利用,箭头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随着弓箭材料的更新换代,弓箭和现代武器孰强孰弱,已经很难对比,但从各类影视作品中来看,用弓箭的往往更加敏捷帅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