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付出巨大代价战胜德国的苏联很快能成为匹敌美国的超级大国?

二战时,作为轴心国的德国,一开始颇有些“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气势,攻势凌厉的闪击战,几乎无往而不利。仅仅1天时间,便征服丹麦,39天内,将当时号称“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国打得落花流水。

1941年,德国向东进发,开始进攻苏联,长达4年的卫国战争中,苏联损失了大约2000多万居民,由于战场基本都在苏联境内,其国内的基础设施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虽然最后捍卫了国家主权,但也遭受了难以估计的损失。

可二战后短短几年,苏联就好像打了鸡血一样,经济复苏之快,令人瞠目结舌。没过多久,就和当时“正值壮年”的美国平起平坐,甚至风头更甚。这期间,苏联到底发生了什么?

家底雄厚,掠夺了德国的先进设备

即便损失惨重,但苏联作为当时世界面积第一的国家,再怎么说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破船还有三千钉。辽阔疆域上丰富的自然资源,为苏联提供了用于生产的原材料,尤其是作为国家命脉的油气资源,在当地十分丰富。

这些原材料,既可以自己使用,发展本国经济,从颓势中恢复,又能对外出口,换取资金。要是换了其他国家,还不一定能重新站起来,得亏苏联仗着家大业大,这才挨了下来,还涅槃重生了。

二战后,世界格局大洗牌,原先的老牌欧洲强国(英国、法国)日益衰微,不再有往日风采。苏联能够崭露头角,也少不了同行的衬托。

另外,苏联的管理者,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早在德国入侵后,精明的管理阶层,就将原处于西部的工业基地,开始大范围向他处转移。比如当时部队的后勤补给——高加索地区,重要的乌拉尔工业区等,就一直没被德军攻破。

战争结束后,斯大林留了个心眼,他下令派遣士兵,花费数年时间,对德国的工厂进行一番掠夺,包括先进的武器、工业设备,甚至连铁轨和厂房都一并搬走了。

这里还要夸夸老美,人家看到这些先进设备,第一时间并不是抢夺,反而是寻找生产、制造这些设备的科学家,随后将其带回国,供自己长足使用。不管怎么说,苏联能恢复生产,这些设备也颇有功劳。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让苏联集中力量干大事

正所谓:你强任你强,我有制度挡。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区别于利益至上的资本主义,苏联有能力发动全国人民,集中所有力量,实现本国恢复事业。尤其在生产资料上,不同于资本的垄断专制,公有制迅速又高效地,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调动起来。

决策者不来回踢皮球,没完没了的扯皮,而是根据实际的计划经济安排,将所有人力、物力集中建设最重要的环节。这样的场景,在我国也曾经出现过,试想下,所有人民一条心,集中力量干大事,有什么不能实现。

另外,在政治体制上,苏共中央对国家具有高度决策权,可以举国之力,对谋划好的某一领域,进行高速发展。

虽然从长远来说,这样的发展模式并不健康,甚至一次错误的决定,就可能动摇国家根基。但在当时的情况下,短期之内,这样的体制换取的,是最高的效率。而这一点,也是美国一派资本主义国家,无论如何都无法实现的。

依靠社会制度与政治体制的加成,苏联才像坐了高铁,短短数年间就取得了巨大进展。可美国也不笨,眼看着另一个超级大国日益兴起,怎么可能坐视不理。其实不然,当时美国也是分身乏术,无暇顾及苏联。

美越战争忽略苏联,为其发展赢得时间

二战结束之后,全球各国大都分帮结派,一派向美国俯首称臣,另一边,自然归属到苏联麾下,世界陷入了美苏争霸的冷战时代。

战争刚结束,苏联的各个领域,其实还是落后美国一大截。这时候,为了牵制美国国力,苏联把目光放在了越南身上。越南内部,有一个美国扶持的南越政权,苏联心里清楚,对方这么干,无非就是想把越南争取过去,那咱就反其道而行之。

于是,苏联每年都会向越南援助大批物资,用来对抗傀儡政权。还真别说,这越南虽说地方不大,但有了苏联的军备加持,倒是挺能闹腾。70年代,美国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中,抽不出身。苏联在这个空档,才获得了足够的发展空间,军事上日益强大,渐渐地能与美国相匹敌,成为了另外一个超级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