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中途岛海战胜负,为什么取决于一封电报?

1942年6月4日,太平洋战争中最重要的一天在紧张不安的气氛中悄然而至。美、日双方两支航母舰队在地图上画出一个“V”字形,交叉点的顶端就是中途岛,双方各距中途岛320公里。那么,为什么是美军率先发现日军行踪,并先敌展开进攻呢?

首先,尼米兹为了准备中途岛一战,可谓是挖空了心思。不仅安排一艘巡洋舰在澳大利亚附近海域,“冒充”航母频频发报,而且趁夜色对日军占领的图拉吉岛进行轰炸,使日军误以为美军航母依然在南太平洋游弋,中途岛不可能有美军航母。

其次,在推进的过程中,日军登陆舰队被发现,但进攻的美军战机都是中途岛上的陆基轰炸机。这让山本等人更加确信对方的航母“远在天边”,并希望通过占领中途岛,“诱歼”前来增援的美军航母。因此,在主观上忽视了其航母存在的可能性。

更关键的是,日军长期形成“重战斗,轻侦察”的战术原则。太平洋战争初期,日本海军频频进攻得逞,让他们十分热衷于进攻,而将侦察归为防御的范畴,不愿在这方面花费更多的精力,甚至在海军院校,侦察课只是选修课,不被重视。

相比日军,美军更重视侦察。尤其是尼米兹在经历过珊瑚海一战,不但对航母超视距作战倍感兴趣,将其上升为未来海战的“主角”,而且强调运用各种侦察手段,保证先敌发现对方航母并率先发起进攻,这一战术原则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为此,美军每一艘航母上不仅有雷达,而且还有一支专业的侦察轰炸机中队,兼顾搜索和攻击两大任务。而中途岛一战,尼米兹将搜索的主要任务交给岛上22架“卡塔琳娜”水上飞机,再加上弗莱彻派出的10架侦察轰炸机,共计32架。

相比于日军在大战前派出的7架侦察机,美军能够提前发现日军就不是什么令人不解的秘密了。也就是说,尽管美军已经掌握了日军的动向,但在实战中,如果日军重视战术侦察,率先发现美军航母,恐怕中途岛海战的结局将是另外一幅景象。

尼米兹将3艘航母隐藏到最后一刻。

得知日军将要进攻中途岛,岛上美军一刻也没有闲着,他们不仅要先发制人,而且更重要的是,侦察出日军航母编队的具体位置,为设伏的3艘美军航母找到攻击目标。这天凌晨,紧随“卡塔琳娜”水上飞机起飞的,还有15架B-17轰炸机。

他们继续攻击昨日发现的日本登陆舰队,一旦能确定日军航母位置,则立刻改变攻击目标。现在,无论是岛上的守军,还是设伏的两支特混舰队,都在摩拳擦掌,只等执行搜索任务的“卡塔琳娜”水上飞机传来好消息,他们将群起而攻之。

也许是众望所归,一架“卡塔琳娜”向中途岛发回电报称:“发现敌2艘航母,方位320度,航向135度,距离300多公里,航速25节”,这是太平洋战争中最重要的电报,没有之一。虽然仅发现2艘航母,但这已经足够美军兴奋一番了。

尼米兹拿到消息后,与情报站预测的只差了“5海里、5度和5分钟”,这就是他翘首以盼的日军航母编队。更让他高兴的是,由于其航向正对着中途岛,而没有朝向埋伏的美军航母,意味着南云忠一还蒙在鼓里,这可是进攻其航母的最佳时机。

事不宜迟,尼米兹下达了进攻命令。中途岛上各类战机腾空而起,迎击并拦截日军飞机;弗莱彻也命令第16特混编队的2艘航母率先发起进攻,斯普鲁恩斯出动所有的151架各类舰载机,旨在不遗余力、狠狠地攻击日本人,争取一锤定音。

弗莱彻十分有心的留下“约克城号”做预备队。原因有三,一是,就位置看,“约克城号”离日军航母尚有400多公里,没有达到最佳攻击距离;二是,情报显示只发现了2艘日军航母,另外的2艘航母不知踪迹,他必须有所保留,以备不时之需。

直到美军发现对手航母舰队的两小时后,日军的侦察机才发现斯普鲁恩斯的第16特混舰队。这个消息犹如重磅炸弹,彻底震醒了南云忠一,就在他忙着改变攻击目标的当口,美军的第一波16架“无畏式”俯冲轰炸机飞临其舰队上空。

中途岛海战后,大败而归的日军进行了认真总结,“首要原因是搜索计划制定得不够周密”。尽管这些说法有些“事后诸葛亮”的嫌疑,但日本人自以为是、想当然地认定美军不可能在中途岛部署航母,才是其一步步踏进伏击区的根本原因。

正因为美军重视侦察,“好运”站到了尼米兹一边。大家认为呢?欢迎留言并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