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经五代十国遍地狼烟之后,频繁的政权更迭时期告一段落。中原大地形成了一个长达三百余年之久,汉族与北方游牧民族分而治之的鼎力之态。汉族政权就是大宋王朝,史称“北宋”,而游牧民族政权就是西夏和长达二百余年国祚的大辽王朝(后被大金王朝取而代之)。
提起大辽王朝,我们容易想到的是,这是一个由契丹民族建立的王朝,还有那位了不起的女人萧绰萧太后。但就其王朝政体制度与文明发展等方面,相对就鲜为人知了。本文就以大辽王朝特殊的“五京制”和“南北两面官制”,这两个特殊的政体制度,来了解一下这个有些陌生的游牧民族封建王朝。
上图_ 辽朝疆域
“五京制”的形成
所谓的“五京”就是大辽王朝的五个京都都城。
大辽王朝极盛时期疆域辽阔,东北至今库页岛,北至蒙古国中部的色楞格河、石勒喀河一带,西到阿尔泰山,南部至今天津市的海河、河北省霸县、山西省雁门关一线。但如此巨大的版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几代帝王努力经营的结果。同样,大辽王朝的五个京都也不是一次性建立,是伴随着王朝版图的扩充与统治的需要而逐步建立的。
上图_ 契丹族人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立国号定都上京
在晚唐至五代十国前期,契丹仅是一个居住在辽东地区的一个并不起眼的游牧民族。其内部完全是分散的部落化生活生产制度,更是一个不得不依附其他民族生存的小民族。但是自从民族伟人耶律阿保机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个民族在历史上的地位。在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之后,建立国号“契丹”,并且沿着西北方向北上,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的波罗城建立都城(属今内蒙古赤峰市)。辽太宗时期,将此地定名为大辽上京,仿汉制定名临潢府。
这一时期,大辽王朝的主要发展方向是,一边向东西两翼推进,统一散乱游牧民族,一边方便与中原地区政权之间,保持联系与进行贸易。现今的赤峰地区,一直是连接辽、蒙、冀的枢纽,因此当时耶律阿保机选择在此建都确实是切合政权发展的明智之举。
上图_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塑像
辽太宗耶律德光建二京,创“三京制”
辽太祖病逝之后,次子耶律德光继位,即辽太宗。此时,大辽(国号仍是契丹)已经立足稳定。在经历了短暂的兄弟之争之后,辽太宗不但统一的东边的东丹国(原女真渤海国),而且更是从中原后晋政权巧取燕云十六州。
这燕云十六州对于大辽来说至关重要,这片地区域不但成为大辽王朝南下根据地和卡住南方大宋王朝的天然屏障,更是大辽农业赋税的主要来源地。此时,大辽王朝发展方向迅速南移。为了配合王朝发展的战略需要,辽太宗特地升幽州(今北京)为南京幽都府。从此幽都府成为大辽南方最重要的城市,更为后续朝代在此定都奠定基础。同时,置原东丹国国都为东京辽阳府,便于管理东北地区少数民族。
此时,大辽王朝“三京制”形成,为之后大辽王朝的发展,奠定了战略基础。
上图_ 燕云十六州
辽圣宗耶律隆绪建立中京,大辽王朝达到极盛
辽太宗之后,大辽王朝内部出现了一个政权更迭危机,外部进入长期与南边大宋王朝对峙状态。直到辽景宗耶律贤大辽王朝内部矛盾危机才有所缓解。尤其是到辽景宗之后,前文提及的那位大辽女强人,也是辽景宗的妻子萧绰萧太后摄政期间,大辽王朝兴兵大宋,迫使大宋真宗皇帝纳贡求和,史称“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给辽、宋两国带来和平与互通有无的同时,更明确了双两方都是彼此劲敌。如何经营好南方边境防线,显然成为大辽王朝发展的重中之重。如此,南京幽都府的地位变得尤为重要。
萧太后去世,辽圣宗耶律隆绪亲政之后,大力贯彻向南发展之方针。耶律隆绪通过重用汉人和使用汉人治国方略,将大辽王朝全方位推向鼎盛。为使都城之间能够更加及时有效地沟通联络,耶律隆绪在上京临潢府向南,与距南京幽都府中间位置,建立中京大定府。大辽王朝进入“四京制”,以中京大定府和南京幽都府(后改名为析津府)为实际政治中心。
上图_ 萧绰(953年-1009年),小字燕燕,原姓拔里氏 (萧太后)
辽兴宗耶律宗真完成“五京制”,大辽王朝由盛转衰
由盛转衰是历代封建王朝都不可逃脱的命运魔咒。辽兴宗耶律宗真继位之后,并不满足父亲致力于发展经济的执政方针,他的野心是要完成“大一统”。战略上,以居高临下之态势,迫使大宋王朝增加岁币,然后更是集中优势兵力攻伐国力较弱的西夏。
可笑的是,实际的战争结果却让世人大跌眼镜。大辽王朝以绝对兵力优势却惨败收场,耶律宗真也落荒而逃而云州(今山西大同)。为了掩饰失败的尴尬,更不愿意就此放弃,以图后谋,耶律宗真升云州为西京大同府。至此,大辽王朝五大京都全部配置完毕。
只是,可惜的是,大辽王朝的辉煌一去不复返。
上图_ 辽代官制简表 北面官
“南北两面官制”的形成
大辽王朝的“南北两面官制”,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将王朝内的契丹以及其他游牧民族人与汉族人民分而治之,即所谓“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由上述定义可知,这两面官制实际上就是将本族以当时的回鹘、女真等民族人民,以契丹制度,或者游牧民族的制度管理之,这就是北面官制的形成基础,由北枢密院管辖。而汉人就用汉人的制度管理之,也就是南面官制的形成基础,由南枢密院管辖。
这南北两枢密院(简称南北两院)就是皇帝之下的最高管理机构。其实,这南北两院官制职位与职务分工十分复杂,二者之间既有独立也有交叉。举个职位高低不好区分的例子,我们熟知的金庸笔下的传奇英雄萧峰(乔峰),回大辽后任南院大王。这南院大王职位并非一直是南枢密院最高领导者,至少有时南院(府)宰相就在其之上,但二者分工又有不同。总之,关系繁复。两院具体职务分工不说太多,但基本上军政大权由北院执掌,而民政部分归属南院,即“北院不理民,南院不主兵”,可以说是一种“一国两制”制度。
上图_ 辽代官制简表 南面官
南北两面官制的重要性
南北两面官制对于大辽王朝来说,是一项十分重要而且十分成功的基本国策。而创立这一创造性制度的正是辽太宗耶律德光。
我们都知道,我国历史上任何一个少数民族封建王朝,能够得到长足发展的都离不开汉族人民。可以说,哪个王朝的民族融合搞得好,这个王朝的国祚就会长久。而大辽王朝这种“一国两制”,分而治之的政策,完全符合王朝的发展利益。尤其是取得“燕云十六州”之后,大辽王朝自给自足的经济命脉,主要来自这一狭长的中原地带。而这一带居民又以汉人为主。所以如何管理好这一地区的汉民,让他们有归属感,从而更好的为王朝服务,乃是大辽王朝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
上图_ 辽代货币
正是在这分而治之的政策影响下,燕云地区的大部分汉族人民已然融入大辽王朝,从内心已然上成为大辽王朝的一份子。这也是大辽王朝能够稳定统治燕云十六州的基本原因之一。
因此,尽管南枢密院地位上不如北枢密院,但对于王朝发展的实际作用上,南院要比北院重要,尤其是在和平时期,更是如此。
结语
大辽王朝的五京都与南北两面官制,对于王朝的发展意义重大。不得不说大辽王朝统治者,尤其是开国初期与缔造鼎盛中期的几位君主的大智慧,确实值得后人称赞。
作者:王金百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中国古代官制》 王俊/编著 中国商业出版社
【2】《辽史》 (元)脱脱/编著
【3】《天龙八部》 金庸/著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