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下降、湿冷的长江中下游,使人的情绪一直处在抑郁的边缘。
一度觉得2020年没有好电影了,包括过去几周里,对张艺谋的新片《一秒钟》几乎也不抱什么希望。
心里总觉得步入老年的他,也会迷失在喧嚣的商业铜臭味里,况且曾经还拍过那么多抗日神剧,骂过他不少次。
清晨6点就醒来,发现微信上有一条木白君的留言:你也去看吧!看完心情应该会好点。
但木白算10月,最懂我、陪我最多的好友了,受他推荐,我订了一张10点钟的票。怀着迷惘的心情,去了万象城电影院~
少见上午的场次会人满为患,在等待的过程中我旁边坐了一位日本老头。我有意听到了他和朋友谈论的一句话:这部电影就是《红高粱》的导演拍的。
他普通话说得歪七扭八,但眼神里闪着光,像是对这部电影充满了期待。
电影结束后,我突然觉得,电影在那个老人的心里,大概就是女神,他之所以追求张艺谋,就是张艺谋对电影创作一直怀有敬畏之心。
2020年是电影诞生的125周年,《一秒钟》在我看来就是纯粹献给电影本身的一部电影。
他没有向我们讲述一个感天动地的故事,也没有子弹射出后的紧张刺激,更不是生死存亡的重大关头,而是聚焦到电影最初诞生的胶片技术。
这是一个发生在,中国高考制度恢复前后纪念的微小故事。
片中,张译饰演的张九声,在现实的世界中无法和女儿相见,只能通过反复观看胶片电影上存留的一瞬影像,获得精神的慰藉。
不巧的是,范伟饰演的电影放映员范师傅,有一个傻儿子,傻儿子人畜无害的碰了这部电影的胶片,恰巧把那一秒钟的胶片玩坏了。
“一秒钟”的主题由此诞生。
总得来看,电影中有三个主角,他们都喜欢电影,但电影对他们的意义各不相同:电影放映员老范、怀念女儿的张九声、以弟弟为希望的刘闺女。
Ⅰ.献身电影的老范
老范一生热衷于电影放映,以自己的放映生涯从未出过事故为荣,但也因为对电影的热爱,自己的儿子小时候喝了洗胶片的水,烧坏了脑子。
可以说范师傅,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电影。
Ⅱ.寻求慰藉的张九声
张九声在电影中并未明确究竟犯何事的罪犯,他也热爱电影,但他热爱的不是电影本身,而是通过电影看《新闻简报》中女儿的影子,获得精神的慰藉。
Ⅲ.用电影谋生的刘闺女
刘闺女同样喜欢电影,但她只是为了自己的弟弟,需要得到电影的胶片。
刘闺女的电影的爱,越过了精神,直达物质的层面,只求给弟弟一个更好的未来。
1秒钟24格的影像,在同样爱电影的3个人心中却有各自不同的意义,他们都为各自的目的而需要电影。
整部电影看完,故事似乎平淡、平凡,没有直诉苦楚的感动和惊奇;但内心会感觉到翻涌,有一个声音在心田里回响,我把这称作《一秒钟》的戏剧张力。
张艺谋作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领军者,除了和其他导演一样,通过电影展示民族文化、揭露社会问题、重现历史疑问,还有一个极具个性的方面:文化寻根。
如果说《红高粱》是他的电影初恋,那《一秒钟》就是他写给初恋的情书。
这封情书避免了高考制度恢复年代,人们沉迷于政治斗争的叙事角度,巧妙的找到了那个时代存在着,但鲜为人知的小事件。
电影放不了,所以大家集体修复,架起像大炼钢铁时的炉子提纯蒸馏水,合力固定手臂,一点一点拂去胶卷上的灰尘。
放不了就不看了呗!责任推给放映员,应该是大家对那个年代那群人的看法。
但,他们反常的,偏偏为电影做了这样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有点梦幻,却也真实。
一群人说到底为什么要修一卷烂胶片?
如果张艺谋是想,让观众感动老范的敬业、张九声的父爱、刘闺女的纯真,那他成功了;但如果想告诉观众,电影诞生125年以来,为什么一直被人们需要,那就有点失败。
失败之处在于,过于克制对历史背景的表现。
不论如何,关于爱,关于回忆,关于梦想,《一秒钟》是这喧嚣逼仄的年代里最温暖的底色。
一生太短,一秒太长。
值得一看,尤其是你心有情怀,那就去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