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朋友都应该有过做B超的经验,这大夏天涂上一层凉丝丝的液体还挺舒服的,但这大冬天可有点受不了,这B超做就做吧,为什么得要涂一层黏糊糊的东西?
B超的原理是什么?
B超其实就是超声影像检查的一种,它的原理是利用超声波穿过人体,但在遭遇不同组织之间时会在表面产生反射波,然后通过计算这些反射波成像,简单了说它就是探测人体内部的雷达,或者粗暴一点的比方就是挑西瓜前敲一敲!
B超只是超声检查中的一种,除了B超外,还有A超,D超和M超,是不是有点晕,下面简单介绍下各种超的区别!
A超:又称一维超声,是最原始的超声检查。只能显示不同组织的回波波幅,没有体内器官的直观成像,现在的医院应该找不到这玩意儿了。
B超:二维超声,能显示脏器和结构的切面图像,比如肾结石或者胆结石等异物,或者胎儿的成像等,利用这些图像,医生即可判断是否病变或者畸形。
M超:使用单波束超声扫描心脏,对大血管与心脏运动以采样点与时间变化曲线形成的超声图像,它能显示心脏血管的运动,所以M超主要用于检查心脏和动脉等搏动器官,诊断心血管疾病。
D超:多普勒超声,它利用回波的多普勒效应判断结构的运动方向,对血流听诊、测速,获得横断面、纵剖面及侧面投影图效果非常好,D超还包括脉冲多普勒、连续多普勒和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像。
其中彩色多普勒也称彩超,但彩超也是黑白的,只不过会用彩色将血液流动标注出来,因此被称为彩超。
多普勒彩超
一般的B超都是二维平面,三维B超可以在多个角度的回波信号处理成立体图像,这个原理就像激光扫描3D成像一样。
而四维B超则还能加上时间参数,将这个三维的B超的多个画面形成连续画面,变成一副动态图,很多朋友都喜欢在24周时去给还在肚子里的宝宝做个三维B超,看看是不是在健康发育,还有的准妈妈喜欢做个四维的B超,看看他(她)的动作和长相。
黏糊糊的液体到底是干什么用的?
了解了各种B超检查的原理就是超声波成像,那么我们就可以来解释为什么要涂抹那层黏糊糊的东西了!声波在连续界面上的传导效果是非常不错的,但人体内部结构复杂,所以会形成各种回波,超声检查设备会过滤掉这些噪声,最后处理成图像!
但超声波怎样以损耗最小的方式传入人体呢?因为声波也是一种波,它会在分界面折射和反射,而超声探头无论怎么贴合,探头和人体之间都存在空气界面,最后到达身体内部的声波大打折扣,为避免这种现象,所以就会用这种黏糊糊的液体充当超声探头和人体直接的过度介质!
这种黏糊糊的东西叫做超声耦合剂,其声阻抗与人体软组织相近,这就避免多次反射的损失,也会让所需的超声功率降低,一般这种超声耦合剂的成分是三氯羟基二苯醚为主要有效成分的消毒凝胶,三氯羟基二苯醚含量为0.29%-0.32%,对常见病菌有一定的杀灭作用。
当然它的存在也让超声探头可以在人体表面自由滑动,增加检查的顺畅程度,而且这个消毒作用还可以避免相互的交叉感染!B超做完后一般都会给纸巾,然后你擦除即可,如果不放心也可以洗个澡,不过洗不洗澡都没事!耦合剂有两类,一类是只有耦合无消毒作用,另一类是耦合兼具消毒功能。
超声耦合剂的要求是导声性能好、图像清晰、分辨率高等声学特性的要求,还必须和人体生物相容性好,安全无毒、无刺激性、容易涂抹与清除、不损伤仪器探头,当然还要成本低廉等要求,所以耦合兼消毒成本略高,但它更适合复杂场合使用。
延伸阅读:B超、X光、CT和核磁共振的区别
B超在上文已经说的很详细了,那么X光和CT以及核磁共振又是干啥的呢?
X光解释起来比较简单,X射线是一种能量很高的电磁波,它的穿透作用非常强,公开资料都是1895年伦琴发现了X射线,其实早在1869年就又科学家观察到了,只是伦琴发现了其性能并且将其命名为了X射线,所以这名字很重要!
它能透射常见物体,包括人体,但在肌肉和骨骼透射率不一样,所以就会系形成阴影,负片就是就是高亮色,因此我们看到的X射线照片其实就是负片,亮的地方透过率低,一般骨折或者局部钙化或者纤维化等都会影响透射率,X光是最常见的医疗检查。
CT也就是计算机断层扫描的简写,它是一种利用数位几何处理后重建的三维放射线医学影像系统。它利用单一轴面的X射线旋转照射人体,人体不同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能力不同,再结合计算机技术对三维技术重建出断层面影像。
核磁共振则是利用强大的磁场将人体水分子按磁力线方向排列,然后磁场突然消失,水分子在恢复原来的状态,这个过程是水分子在电磁场来干涉低能态的核自旋转向高能态,再回到平衡态便会释放出NMR信号,在根据这个信号来处理称整个组织三维结构,成像质量最好,当然它的价格也最贵。
因为产生强大磁场的磁铁需要超导,它需要液氦来冷却,氦尽管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但它不可再生,全球能大量供应氦的国家屈指可数,如果不实现液氮替代(核磁共振的磁场建立需要超导线圈,而现在的液氮级别超导材料不适合做线圈),检查费用会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