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中,和蔼善良的外祖母为何多次包容酗酒暴躁的外祖父?

《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通过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通过自己化名阿廖沙的童年生活,揭示了19世纪中后期沙俄统治下的底层民众的生活。通过对底层小人物的描写,刻画出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以及劳动人民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阿廖沙的外祖父在他眼中是一个十分讨厌的人,单单从他对外祖父的外貌性格和内心世界的刻画都充满了讽刺意味。描写他的外貌和性格时提到“矮小、干瘦,只有外婆的肩膀高,走起路来步子快而细,自私残忍,野蛮粗暴,动不动就打人骂人,哪怕遇上一点不如意的事情也要歇斯底里的发作。”

不少阿廖沙的外祖父身上充满了小市民阶层身上肮脏、龌龊不良的品行,跟那些经营不善的小业主有不少相似之处。他对待工人非常残暴,甚至达到六亲不认的地步。即便是跟随他多年的老木匠都被他直接赶出家门。当他有钱的时候喜欢作威作福,等到经营不善的时候开始变得贪婪吝啬。

由于外祖父生性暴躁,开染坊赚到钱的时候还好一点。但是当其事业不顺的时候脾气越发暴躁,酗酒暴打外祖母成为家常便饭。在阿廖沙的眼中,性格和蔼可亲的外祖母是家中对他最好的一个人,对于外祖父暴打外祖母这件事情,年幼的阿廖沙只能记在心里,根本没有反抗的能力。至于外祖母为何可以包容酗酒暴躁的外祖父,这就要从现实生活说起,外祖母小时候也是个孤儿,母亲还是个残废。当初为了生活,从小就跟随着自己的母亲过起流浪、乞讨的生活,外祖母后来靠织花边维持自己的生活。

直到后来跟随外祖父一同生活之后,对于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特别是生下女儿和儿子之后,将自己全部奉献给这个家了。即便外祖父后来暴打她,依然保持着对这个家的爱,这也是为何包容酗酒暴躁外祖父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