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自己的血救他人的命?

血液为全身输送营养

血液就像体内的河流,奔腾不息,直到身体死亡的那天。就像河流裹挟着泥沙和各种悬浮物流经各地一样,血液也携带着氧气和各种养分,送给身体的几乎每个组织或器官,同时把废物如二氧化碳带走。如果血液流失过多,就会有生命危险。

血液与心脏维系着生命

心脏是血液流动的动力来源,心脏不停地跳跃实际上是它在不停地收缩和舒张,像一个水泵一样将血流泵出或回收,泵出的血液是鲜红色的,携带着氧气等营养,经过动脉把营养传送到身体各处;返回心脏的血液是暗红色的,因为氧气已经送出,收回的是二氧化碳等废物。心脏与血管组成的这个系统被称为“循环系统”。

我们经常看到热闹的城市街道旁停着献血车,车上的工作人员会为无私的献血者抽取血液,并将之存入血库,以满足伤病患者的不时之需。然而,献血这个伟大的发明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发生过在今天看来荒诞不经的恐怖事件,才最终诞生出如此精妙的医学奇迹。

血型连线

人类共有八种血型:A+型、A-型、B+型、B-型、AB+型、AB-型、O+型和O-型。如果血型的字母类型相同,那么捐受双方之间可以输血;而且,O型血能输给所有血型的人,AB型血的人能接受所有血型的血;但以上配型有一个前提:“-”型血的人不能接受任何“+”型血。根据这些条件,你能为献血者与匹配的接受者之间连线吗?(答案在文章末尾)

救命的血液

血液的一个神奇之处在于,我们可以使用他人的血来补充自身流失的血液。当人受伤流血过多,或在重大的手术中失血较多时,医生就会为伤病患者输血。当然,并非所有人的血液都可以随意互换,不同的人有不同血型,只有配合的血型才能为患者输入。

如果随意输血,会造成强烈的身体排异反应,血液接受者的身体会将输入的血液当成入侵的异物,而启动免疫程序,试图将之从身体清除。而这种机体反应会对身体本身造成巨大的伤害,甚至致人于死地。

观察实验

请你的一位长辈伸出手来,有的人的手背上会出现明显的青筋,这其实就是静脉血管,暗红色的血液在黄色的皮肤下显出青色。用手指非常用力地将血管按压,并沿着血管向远离心脏的方向移动,相当于把血管中的血液推向手指方向,这时你会发现,青色消失了,因为血液在此断流了。当你松开按压的手指后,青色马上恢复了,因为静脉血又回到了这段血管中。如果你把血液推向心脏方向,青色就不会消失,这证明静脉血是从身体各处流向心脏的。

将动物血输进人体

在17世纪的欧洲,输血这个治疗方法刚刚被发明不久,人们不知道血型的存在,也不明白免疫系统的运行规律。

1667年,在法国,一名医生为了治疗一个人的疯病,将羊血输入了这个人的身体中。输血使病人产生了各种严重的反应,他满头大汗,肾脏剧痛,恶心呕吐,排出黑色的尿液。第二天,病人居然好了一些,发疯的症状也减轻了。人们以为这是输血的疗效,他们不知道的是,病人输血后因为身体排异反应,已濒临死亡。虽然最终病人活了下来,但那都是靠身体的自愈能力。

这一次输入动物血液的“成功”使人们又对好几个病人进行了尝试。现在我们知道,每一次输血都是对人体的一次入侵。最终,那个疯病人在第二次输血的过程中死亡,虽然最后断定不是因为输血而死,但输血疗法还是被禁止了。

输血升级为人对人

1818年,在输血禁令颁布约150年后,人与人之间的输血开始被实施。但那时的医生们仍然不知道血型的存在,不知道如何消毒,甚至没有给病人打麻药,这些当代医学中的常识和操作规范在当时还是空白。

19世纪诸多的输血案例多半以病人死亡告终,输血在当时就是一场生死赌博。由于输血的高度危险性,输血疗法又进入了冷宫,直到20世纪初血型被发现,输血才开始走向正轨。

血液凝固可保命

当你的手指被割破了,血会流出来,但不一会儿它就停止流动了,而且伤口上的血液会变成固体,这是因为血液中含有凝血物质——血小板。如果没有它,血液会不停地流,很可能造成生命危险。只有出现较大伤口,或动脉破裂时,血小板才不足以制止血液流出,需要借助其他手段,如按压、包扎、冰敷等。

患了血友病的人,血液不会凝固,只要一出血,就会血流不止,包括内出血。因此,对这种患者而言,磕碰、摔跤、割伤等都可能危及生命。

血液分层

当你把一份血液静置几个小时,它会变成明显的三层,上层是呈淡黄色的清澈液体——血浆,其中占大多数的是水分,含各种蛋白质和白细胞,帮助血液对抗各种病菌;底层是红细胞,它们就像氧气运输车,专门将氧气运送到身体各处,并回收二氧化碳;中间薄薄的一层是血小板,起凝血的作用。

血小板给输血带来的麻烦

虽然血小板可以救命,但在输血疗法的探索期,如果通过输送管,血小板会使血液在3~5分钟内就凝固,导致针头和针管被堵,输血被迫中断,因此,输血往往需要十几位医生和非常复杂的操作。医生们还曾把捐赠者和接受者的血管分别切开,再缝起来,以保证输血的正常进行。

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美国医生理查德·卢因森发现柠檬酸钠可以减慢凝血的速度,而且在保证剂量不超标的情况下,这种物质对血液接受者是安全的。这一发现使得输血的过程更加顺畅,操作起来更加简便。

献血对身体有害吗?

常人的总血量占体重的8%左右,以60千克体重的成年人为例,其血液重4.8千克左右,大约4800毫升。有专家认为,一次性流失15%的血量一般不会对人体造成明显的影响;当失血量达到20%,人体会出现失血症状,当失血量达到30%时,人会有生命危险。

在中国,一般每次献血为200毫升,最多不能超过400毫升,即最多10%左右;45千克体重以下的人群被禁止献血。两次献血之间最少需要间隔6个月。

血液在随时更新

血液在人体中不停死亡和新生,血液的制造工厂是骨髓,人体每秒钟能生产200万个红细胞。

但骨髓并非唯一参与制造血液的组织,肾脏会在血液缺乏时向骨髓发送特殊的蛋白质,通知它按需生产。

观察实验

你一定渴过猪骨汤,你有没有注意过猪腿骨被劈开后,里面是什么样子?骨头内部并非硬制实心,而是柔软的骨髓,这里就是制造血液的地方。烹饪之前,骨髓应该是红色或者浅红色,猪越年轻,骨髓颜色越红,因为年纪越小,造血能力越强;当机体老化后,骨髓造血能力减弱,渐渐变成脂肪,红色也变淡了。

一血多用

当献血车或献血站采集了血液之后,直接把它们存在冰柜里就可以为病人输血了吗?虽然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都采用这种方式,但现在一般不使用全血,而是分开使用,这样一来,一份捐赠血液可用于治疗三四个病人。

通常,每天采集的血液都会进入血液加工厂,检测血型和病菌,再通过各种装置分离出血浆、红细胞和血小板三种血品,保存在血库中,供医院使用。

血浆可用来帮助失血过多的人增加血量,恢复血压;红细胞则用来增强病人血液的氧气输送能力;而血小板则可以用来促进血液凝结、治疗血友病。血液中各种物质还被医生用于研制药物。

临时献血者

在人们发明出保存血液的方法之前,每次输血都是临时寻找献血者,如患者亲朋、附近的穷人,但常常因无法及时获得血液而使患者病情延误。于是,有人联系并组织了一些教会团体、青年社团,成立专门的献血组织,平时接受各种血液检查,当需要献血时,确保有合适的捐献者能够到场。这一举动挽救了许多生命。

来自死人的血液

尽管献血组织已经为输血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但在一些地广人稀的地区,献血者还是很难匹配到或及时赶到,于是,有医生打起了尸体的主意。在20世纪初,前苏联一名血液博士用狗进行实验,发现血液在动物死亡10小时之后,只要从合适的部位采集,就既不会感染病菌,也仍然让血液保有携带氧气的功能。

1930年的一天,尸血第一次派上了用场。前苏联医生谢尔盖·尤丁接收了一名生命垂危的青年患者,他因自杀而严重失血。与此同时,在医院里有一个因车祸刚刚死亡6小时的60岁老人,而且血型与这名青年相同。于是,尤丁医生大胆地将老人尸体上的血输给了青年,青年果然得救了。

通过尸血,医生们想到了储备血液,只要在装血的瓶中事先加入抗凝血剂柠檬酸钠,就可以保证血液不凝固。这使输血的方法再次获得了伟大的升级。

虽然经历了许多血的教训,但人类对于血液的精确认识和现代先进的血液疗法正是这些探索累积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