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被写入世界史,美洲文明跟欧亚大陆文明的交融,目前我们的历史书,普遍都采用大航海说,就是发现美洲的第一人是欧洲的哥伦布。不过对于这个说法的怀疑,并不是没有,中国的学者房仲甫先生,对此就有极大的质疑。
房仲甫是在1922年出生于陕西耀县小丘镇南移村的一个小窑洞,1948年8月,从上海法学院大学毕业。毕业后是在《东北海员》杂志工作,正是因为在这里的工作经历,让他跟中国的水运史有了交集,进而和到底谁最先到底美洲的问题碰撞。
由于中国近代的明朝、清朝,都曾经不同程度的“闭关锁国”,放弃用船去征服茫茫海洋,中国缺席整个大航海时代,所以国外很多学者对中国定下刻板印象“中国人自古不习于航海”。
但是中国人真的就不善于航海?房仲甫在青年的时候,就对此产生质疑,并用尽毕生的经历找证据,撰写中国的“水运史”。
房仲甫研究中国水运,为何能跟美洲有关系?并将研究方向转向中国和美洲的交流,一切的一切来自于1979年4月,当时的考古学家贾兰坡收到国外的消息,在美洲太平洋海岸,发现了源于亚洲的、约有千年历史的石锚。
石锚的出现,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中国、美洲在很早就有交流的事实,是有可能为真实。但是孤证很难有说服力,于是贾兰坡想到房仲甫,希望他可以进一步研究,并拿出可靠的成果。
房仲甫此时虽然只是山西人民出版社的一名编辑,但是由于当时全国几乎没有专门的考古学者,对中国水运进行专题研究。于是已研究多年的房仲甫,被贾兰坡破格认为是最适合研究这段历史的人选,相关的资料开始络绎不绝地出现在房仲甫的眼前。
1980年7月19日,美国华盛顿邮报发文说中国学者求证到,早哥伦布1000年就有亚洲的石锚出现在美洲,中国可能是最先到达美洲大陆的欧亚文明。
房仲甫从石锚出发,写出享誉全球,为世界提供新角度看美洲的《中国最先到达美洲的新物证》和《中国与美洲古代交往》等学术著作。
学术论述中,房仲甫证明中国古人去过美洲,最典型的案例是发生在公元499年的一封奏折。这是当时的高僧惠琛写给南齐皇帝东昏猴的,说在中国东边2万馀里,有个叫扶桑的海外古国。
说哪里的人跟中原不一样,将玉当作财富象征,金银很多,但只是日常用品,同时这个国家,还有自己的文字,并且喜欢画壁画。
我们翻开目前的地图,在中国的东边除日本、台湾,就只剩下澳大利亚、美洲那些。考虑到日本、台湾等地的早期文字,都是汉字变形,高僧不可能说这是一种新文字,因而基本可以排除二者。
与此同时若把世界地图进一步摊开,衡量美洲墨西哥到中国距离,无限接近2万馀里。所以房仲甫大胆的认定,中国古人曾经到过墨西哥,并进行过友好的交流。
除了距离、文字都史书记载,美洲地区的出土文物,也接连从形态上,暗示着它们跟中国有着极大的渊源。当地的图腾中,经常出现一种被称为“天龙”的生物,而此龙从形态上跟中国的龙形象,相似极了。秘鲁更是出现过一个石碑,上面有着类似“武当山”三字的图案。
正因史书的巧合,文物的巧合,虽然目前中国先到达美洲没有成为主流观点,但他为世界提供了1个不可忽视的声音。
中国人不善航海,不是自古就有。
参考资料:房仲甫:为中国水运史痴迷的人——太原日报
奥秘杂志1982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