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上太空的女宇航员大多数都已婚已孕?有何危险?

“禁止未婚女航天员上太空”,我国并没有这样的限制。不过,从各国选拔的宇航员情况分析,可以发现未婚女性数量非常少,国家也做了很多考量。关于这个问题,解放军航空医学中心受采访时曾经表明:

尽管没有证据表明太空经历,将严重影响女性的生育,但我们必须格外谨慎,因为这是中国的第一次,确保这些女宇航员已经为人之母,这将保证她们的生育不受太空飞行的干扰。

医学中心会提出这样的考虑,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反而体现了我国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不过,这只是一个顾虑,并没有明令禁止,我国首位女宇航员刘洋,执行太空任务时已婚未孕,说明这项限制最终并没有执行。那么太空任务为何对于未婚未孕的女性“区别对待”呢?下面我们来聊聊:

宇宙高能射线

宇宙天体的演化,恒星聚变都会发出大量高能射线,这些能量能够轻松改变构成一切物质的分子原子结构,意味着稳定的生命结构难以维持。我们之所以能在地球上安安稳稳地生活是因为地球大气与磁场拦截了大部分威胁。

航天器与航天服可以一定程度上隔离高能辐射,但这并非100%的。俄罗斯航天医学生物研究所曾做过研究,他们发现在国际空间站一年受到的辐射量为220毫西韦特,核电站工作人员的辐射量为20毫西韦特,而地球上的普通人是1毫西韦特,遇到一些突发情况,数据还会提升。更关键的是国际空间站本身离地球并不远,依然是在地球磁场的保护范围内。

我们平常接触到的大多数辐射都是能量(频率)较低的电磁波,它传递给物体动量与能量,例如微波炉、电磁炉可以加热食物,通讯设备传递数据,阳光、灯光的反射使我们能看到万物。

太空辐射(电离辐射)与日常接触到的电磁辐射最大区别在于能量非常高,会改变物质的本质。例如:把水分子电离成氢气与氧气。当这种能量作用在生命体的DNA分子上会使基因发生变异。一些种子“乘坐”航天器,在太空转一圈再回来培育就变异成“与众不同”的太空植物。

太空中人体基因变异的风险远远高于地面,因此为了保险起见,有些人认为应该留下后代之后再上太空。

不过,就像一开始说的,这只是一种顾虑,不能抛开剂量谈毒害。前苏联首位女航天员瓦莲京娜·捷列什科娃,进入太空时年仅26岁,未婚未孕,一呆就是三天,绕着地球转了49圈。落地后不久就结婚,次年女儿诞生,健健康康。我国首位女宇航员刘洋,进入太空时同样未婚未孕,现在也已经当上妈妈,孩子同样健健康康。

男性先天优势,女性能过线的太少

各国宇航员女性较少,主要原因还是男性的先天优势,无论是体力,抗眩晕能力,适应失重的能力。除此之外,还有心理素质,应变能力,情绪控制,这些能力往往需要更多的人生阅历,已婚已孕女性的阅历更容易达标,毕竟年龄在那摆着。

宇航员的选拔基本上都是在航空精英中优中选优,最基本的门槛是1000小时的歼击机飞行经验,就这一点就已经把大量女性筛出去,要完成这个指标,较为年轻的几乎都满30岁了。再加上几年的航天准备训练,到了执行太空任务时40岁以上的比比皆是。

想象一下,空军部队精英中女性本来就少,能被航天选上的女性更是“光彩夺目”,从不缺追求者。即使30岁开始训练,执行任务之前也能“完成”结婚生子的任务。因此,无论有没有“禁止未婚女航天员上太空”规定,能被选上并参与了训练的人基本上都满足了这个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