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瑞雪兆丰年,这是农耕文明对冬季大雪的解读,预示着明年有个好年景,农民可以躲在家里的热炕头上睡大觉,然而内蒙古草原上的牧民却不会这样,他们要赶着自己马群去铺满积雪的草原上驰骋,游客以为是为了给他们做的万马奔腾表演,或者是训练蒙古马的体力,其实这两个都不是主要原因,真实的原因是为了草原生态服务。
游牧民族不像生活在北方的农民,他们有农闲时间,牧民则基本上四季都要放牧,一个原因是要让草原五畜到野外觅食,减轻饲养的压力,另一个是为了让它们有足够的活动量,这样养殖出来的牛羊才健康,而在它们外出觅食的时间段,留在家里的牧民还要打扫羊圈和牛圈等,我们常见的牛粪和羊粪砖都是这样起出来的,是一个力气活。
暴雪过后,牧民就会先让马群出来,到冬季牧场去驰骋,场面非常壮观,而且要在牧场往来驰骋一段时间,看着马嘴里喷出的阵阵热气,瞬间就成了冰花,无论是牧民,还是马群,看起来都成了白胡子,有着非常浓重的圣诞节氛围。
所以这样壮观的景象,总能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摄影爱好者,一时间各种专业摄影器材都会进驻锡林郭勒大草原,在指定的位置加好机器,等待牧民带着马群来到这里,还会有专人作指挥,甚至对机器的参数都能做出专业的指导,话筒基本上都是这样的一段话:大家注意了,iso100、白平衡自动、光圈11-13、光圈优先。堪称摄影创作的奇迹,其实这些摄影爱好者本身就是一道风景。
牛、羊不会刨雪觅食难:
牧民选择在暴雪过后就出来放马,其实是有原因的,并不是单纯为了供游客拍摄,也不是单纯训练蒙古马,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为了帮助草原上的牛、羊,没有它们的肆意践踏,藏在积雪下的牧草是不会露出来的,而牛和羊又不会刨雪觅食,这样它们就不会在雪地上走动觅食,不仅会挨饿,还容易被冻坏,甚至冻死。
训练蒙古马同时踢散积雪:
因此一旦出现了暴雪,而冬季牧场出现被雪覆盖的情况,牧民就要赶着马群过来,让它们在这里奔腾,训练蒙古马耐旱的同时也让它们把积雪踢散,所以都要让它们尽情地驰骋,跑慢了效果就会差很多,由于这个场面非常壮观,所以才会有摄影爱好者来这里拿镜头记录这些画面。
选择沙地做冬季草场凸显牧民智慧:
不知道小伙伴发现没有,我们农村如果出现暴雪后,一旦踩踏就会把积雪踩实,形成非常滑的冰面,但是牧民为什么还让蒙古马去踩踏呢?其实这个就是牧民的高明之处,他们在选择冬季牧场时,都已经考虑过这些了,他们会把荒漠化的沙地作为冬季的牧场。
因为沙子具有非常好的流动性,当蒙古马从这里驰骋而过,积雪就会随着沙子的流动,融入到沙土里,不仅可以把牧草露出来,还能把雪留在沙地里,这就是它为什么不会变成冰面的原因,牧民这样选择,其实还有更为高光的考虑,经过从春季到秋季的生长,这里的牧草都是耐干旱的优质牧草,是冬季牛和羊觅食最适合的美味,由于吃得好,牛、羊顺利度过冬天的概率就会大增,这个选择是对自然界的合理利用,是生态保护的重要一环。
草原五畜相互协作构建完美生态:
草原五畜有机地生活在内蒙古大草原上,它们之间相互协助又互补,蒙古马虽然不喜欢食用沙地上的耐干旱的牧草,但是对于牛和羊来说却是美味,蒙古马需要大量的运动,如果没有沙地的环境,它们就会在奔跑训练的过程中马失前蹄,严重时还会受伤,在沙地上驰骋,既帮助了牛、羊,又让自己获得了安全的锻炼场所,当然这一切都是牧民通过观察总结出来的。
冬季到内蒙古的草原上旅游,需要一副钢筋铁骨,其实我们平时在城市里的保暖服装,在这里都会显得很苍白,而外面的世界在你的眼中是无限美好的,尤其是暴雪过后,艳阳天下,看着外面的天,会觉得洁白而又暖洋洋,不过只有当你来到野外,选择一片美景,打开车门走下来的那一瞬间,才能体会到牧民的勇敢和蒙古马的豪横,“平衡点”曾带过很多人去锡林郭勒草原上体会雪景,只有少数人能够坚持拍摄几张照片,大多数都是在几秒钟之内就返回了车里,然后发出不能理解的感慨,并未自己出发前的服装选择做各种辩解。
在这样的环境下拍出来的万马奔腾照片是美的,相信很多小伙伴都会心存向往,不过它背后的故事,才是旅游者最该体验的,如果没有牧民的智慧安排,蒙古马冬季雪后就没有一个适合训练的场所,而牛和羊也会因觅不到食物而挨饿,在大家眼中没有开垦价值的沙地,在这样的条件下成了游牧生活最温暖的家,让我们不得不重新认识大自然,生态的重要性,“天不生无用之人,地不长无名之草”古人诚不我欺,如何利用自然资源,需要我们长期思考。
环境的艰苦并不是你生活退缩的理由,如何选择生活,让生活变得精彩,让别人羡慕,这才是游牧民族带给我们的反思,这样的旅游是不是更加丰满呢,除了收获一张可以向人炫耀的照片,还有照片背后的故事。
那么小伙伴们,你们会选择到草原上感受瑞雪吗?那万马奔腾背后的故事,能够吸引到你吗?欢迎留言讨论,谢谢!
【温馨提示】
虽然现在也有牧民出来放马,更多的是景区为了迎合游客的摄影,有些牧民甚至连自己也忘记了它背后的意义;冬季的草原,尤其是雪后,冷得让人没有想法,不过体验后也不会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