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嗜血”的钻石,上面刻的3行字,可谓字字沾满“鲜血”

人造钻石出世之前,钻石凭借其闪闪发亮的成色,坚硬无比的“不可破坏性”,可谓是世间难得的无价之宝,深受权力者的追捧,是财富、权力的象征。

印度戈尔康达是享誉全球的钻石产区,数百年前,就聚集大量的淘钻者在这里没日没夜的挖掘、淘洗,人数最高时达到数万,场面甚是壮观。

有一天,在河谷深处紧张忙碌淘洗的人群中,一名长相普通、衣着褴褛的矿工突然狂喜。他翻开厚厚的石英砂,一颗闪闪发亮的物体映入眼帘——钻石。

但惊喜还在后面,钻石的泥沙进一步被褪去,长度足足达到3厘米。其他矿工手中的钻石可以用“颗粒”来表述,这颗钻石真的只能用“块”来说明。

四周忙活的其他矿工,纷纷放下手中工具围观过来,他们惊叹这是“无价之宝”。然而钻石虽然“无价”,却并没有给发现者一丝丝改变命运的机会,甚至还让他失去尊严。

当地矿工的管理员认为发现这颗大钻石的矿工,其身份不能拥有这样的宝贝,宝贝是应该给高贵人把玩,于是给矿工编造1个“盗窃罪”,草草地下监狱。钻石则以充公的名义被管理员层层上交,最终落入1名叫阿麦德那革的国王手中。

国王见到如此硕大的钻石,心中的骄傲感倍增,同时为彰显他对此物的绝对拥有,全然不顾钻石的坚固,让工人没日没夜的敲打,在钻石上刻出“布尔汗—尼查姆—沙赫第二-1000年(相当于公元1591年)”,钻石自此有了名字—沙赫。

强中自有强中手,阿麦德那革是个国王,他在矿工面前是不可攀越的高度,但是当他面对更强者时,往往毁灭就在一刹那。

印度早期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国家,它是由众多邦国组成的地区。不过这些邦国分尊卑,国力强横的邦国,可以让其他邦国臣服,然后向自己进贡。阿麦德那革所在的印度是北印度,而此时北印度由莫卧儿帝国强势影响。

在一次莫卧儿帝国强制收取朝贡的行动中,阿麦德那革未能拿出对方满意的贡品,结果被认为是敷衍莫卧儿帝国,是瞧不上这位北印度的霸主。

于是莫卧儿帝国的大军,向阿麦德那革所部发起猛攻,最终将其灭掉,拿走阿麦德那革收藏的一切珍宝,其中就包括钻石“沙赫”。

起初这个颗钻石并未被莫卧儿帝国王室重视,将其放在珍宝阁子里吃灰,直到杰汗沙继位为国王。新国王在翻阅自己继承的宝物之时,被角落里的“沙赫”所吸引,当即将其归为贴身之物携带。

跟阿麦德那革一样,杰汗沙也想永远的占有这颗钻石,他下令给钻石刻上“杰汗格沙赫之子—杰汗赫-1051年(相当于1641年)。

但是钻石虽然永远有杰汗沙的大名,不过杰汗沙却不能永远拥有钻石,当他刻下这一行字不久,钻石就离他而去。他的儿子发动政变,将杀戮充斥整个皇宫,杰汗沙被囚禁而死,国家有主人奥朗则布,钻石也成为他的权力象征被收藏,并且高挂于朝堂。

正是因为奥朗则布的行为,“沙赫”钻石在莫卧儿帝国被上升为权利信物,一定程度上具备我们中国古代“玉玺”一般的作用。1707年,奥朗则布去世,帝国陷入无尽的内斗,“沙赫”钻石被作为正统的象征,成为各路诸侯争夺的焦点,染上千千万万的的鲜血。

1739年印度北部交接的波斯帝国趁乱侵略,一时间整个北印度,都笼罩在内斗加外患的杀戮之中。

经过数轮厮杀,“沙赫”钻石最终被波斯以胜利者的姿态拿走,象征着莫卧儿帝国被彻底的征服。跟阿麦德那革、杰汗沙一样,此时的波斯领袖看到钻石,内心也澎湃,想着一定要把它永远留下,于是钻石就有多了一行字“卡杰尔-法塔赫-阿里沙赫”。

然而但是又来,波斯国王想要钻石永远留在自己身边,现实却是残酷的。1829年,沙皇俄国威胁要出兵打波斯,此时国力疲软的波斯不敢起兵戈,于是主动进贡表示投降。

为让进贡诚意满满,他们给俄国沙皇送上“沙赫”钻石,一颗刻有先祖名字,承载波斯光荣战绩的信物,代表着自己送上了尊严。

自此这颗在战火中“嗜血”的钻石,流入沙俄的皇宫,并被严加保管。钻石本身并不“嗜血”,但是当它被权力者赋予名字,给予作为权力的象征,它就“嗜血”,无数人为权利,为争夺“沙赫”杀戮一片!

“沙赫”身上所刻的3行字,代表3位国王,而每位国王拿到它,都是历经鲜血横飞的斗争,可见这3行字,字字沾满“鲜血”。

参考资料:血迹斑斑的“沙赫”钻石 作者:陈吉飞 刊名:中国宝玉石

“沙赫”与“光明之山” 作者:匿名 刊名:金属世界

奥秘杂志1987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