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文书代理排长,只身炸英军火力点,指挥战士压低枪口破烟雾阵

1951年10月,朝鲜战场上敌军正对我军发起“秋季攻势”,双方围绕着中线战场的主要制高点马良山展开了反复争夺。马良山位于朝鲜古都开城东北约40公里处,这里是控制临津江以西、涟川西北和朔宁以南一大片丘陵地带的主要制高点,也是双方极力想要控制的必争之地。

▲志愿军哨兵在阵地上

“联合国军”下属的英联邦1师从10月2日开始,集中强大兵力,在猛烈的航空兵和炮兵火力掩护下,对我64军191师控制的马良山阵地发起了轮番猛攻。我军依托简易的防御工事与优势敌人展开激战,但由于火力无法与敌人抗衡,几天下来部队伤亡很大,而且一线部队得不到弹药和有生力量的补充,情况非常艰难,英军则趁机加强了攻势。

▲我军后勤人员向一线运送弹药

10月6日上午,我191师571团3营7连由于一线人员伤亡太大,不得不将连部的文书张豪补充进一线,由他代理2排排长。张豪来到阵地上后向副连长报道“我来了,让我干什么都行!”副连长见张豪来了,非常高兴。

▲在粉碎“联合国军”的秋季攻势时,我军坑道工事还未普及,因此伤亡很大

随后副连长下达作战命令:只要他的驳壳枪一响,所有的人都要对着敌人猛烈开火,只要发出攻击命令,都必须要冲上前去。副连长刚刚交待完,英军的又一次攻击就展开了,先是航空兵的狂轰滥炸,然后是炮兵密集的弹幕射击,将整个山头犁了一遍,我军挖的不深的工事几乎被夷为平地,我军战士只能在敌人炸出的弹坑中跳来跳去隐蔽自己。

▲为了保证后勤,我军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张豪带领一个战斗小组战斗在216.8高地上,这里是敌人攻击的重点,英军以密集战斗队形反复冲击我军的阵地,而且英军攻击打的相当有章法,即使攻击暂时受挫也不轻易收兵,而是在不远处重新集结,并且很有耐心地与我军进行长时间的对射,期望以此耗尽我军不多的弹药。

张豪在这种情况下,身先士卒,他利用己方阵地居高临下的优势,冒险接近英军一个对我军威胁最大的火力点,从死角慢慢地接近对方,然后对着火力点投了一枚手雷,随着一声巨响,几名英军被当场炸死,机枪也被彻底炸毁。

▲志愿军突击敌军阵地

英军的攻击被击退后,并不善罢甘休,在退到山下休整和补充后,再次发起了攻击,敌军的火力组成了立体的交叉火网,简直无处闪躲,2排坚守的216.8高地被英军的强大火力给炸低了好几米。

随着战斗的进行,阵地上的人越来越少,2排的阵地已经被英军三面包围,而且英军还试图向2排的侧后迂回,打算彻底切断2排和连部的联系。2排的战士在张豪指挥下冷静地利用地势,顽强地与英军展开交战。战斗中英军施放烟幕,掩护步兵进攻。张豪就命令战士往烟雾里打,尽可能地压低枪口射击,这样子虽然我军看不见敌人,但是猛烈的火力却仍然打的英军丢下成片的尸体被迫后退。

▲作战间隙英军坦克手合影

夜幕降临后,敌我双方都开始趁着夜色活动起来,张豪带着2排战士到下面收集敌人尸体上的武器、弹药、食品等,准备第二天的战斗,英军则要苦涩许多,他们不得不将阵亡者的尸体和伤员拖回本方阵地。

次日英军对我马良山主峰阵地和前沿阵地进行了更加猛烈的火力准备,长达3个多小时的狂轰滥炸将山顶炸的面目全非,并以多达60多辆坦克配合步兵发起攻击。到10月8日,主峰阵地虽然仍然有约一半掌握在我军手中,但一线部队已经精疲力竭,为了保存有生力量,64军命令部队暂时撤离马良山,同时做好准备反攻马良山的准备。在坚守216.8高地三昼夜的时间里,7连共击退英军23次冲锋,以伤亡26人的代价,换来毙伤敌700多人。

参考资料

《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谱》

编辑/周洪新

更多当代历史相关事实,以及观点评论请关注看北朝,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共同谈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