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溺水”的一个传言
一直以来流传着一个说法:溺水死亡的人,男的面朝下,女的面向上。那这个说法到底靠谱吗?这个说法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的哲学发展中,很早就出现了“阴阳”的说法,这个理论也一直发展至今。由于哲学发展中涉及到了“阴阳”,这也直接影响到了之后中国古代医学的发展。因此,“溺水死亡的人,男的面朝下,女的面向上”实际上很早就出现了,而且还被古人用“阴阳”的说法进行诠释。
除此之外,中国古代有个特别著名的法医:宋慈。
他有一部极其著名的《洗冤录》,在《洗冤录》的《卷之三·二十一章·溺死》记载着许多关于溺亡的鉴别方法,这段记载中,就有这样一句:
若生前溺水尸首,男仆卧、女仰卧。
这算是中国最早对“溺水死亡的人,男的面朝下,女的面向上”的可靠记录。在宋慈的书中直接记载可见这个说法实际上是很具有普遍性的。那宋慈是如何做出这样的判断呢?
这部《洗冤录》主要来自于宋慈在任职期间的实践经验,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法医领域的代表性著作。不过,其中也不乏有一些不够准确的说法。这其实是时代的局限性,而不是宋慈本人的问题。那宋慈记述的这个说法有没有科学依据呢?
“男的面朝下,女的面向上”的科学依据是什么?
实际上,近现代也有很多对于这个说法进行了科学的诠释。首先,我们知道人体的密度是和水的密度很接近的。在溺水后,溺水者会吞入大量的水,然后逐渐下沉。当时间长了,由于人体内都有微生物的存在,微生物会大量繁殖,使得尸体内部出现气体,尸体整体的密度会逐渐小于水的密度。于是,尸体就会浮到水面上来。
至于为什么男性是面朝下,女性是面朝上,是因为人体结构的差异。这个差异来自于盆骨的形状和大小的不同,人在站立的时候,骨盆口平面与水平面是由一定的角度的,这个角度被称为:骨盆倾斜度。
不过,男性的骨盆倾斜度要比女性的骨盆倾斜度小一些,以至于会导致男性和女性的重心会稍微不一样,女性的重心会比男性的重心靠后一些。因此,男性和女性在溺水时,由于重心的不同,导致男性是面朝下,女性是面朝上的。
当然,以上只是一种说法,实际上是稍微有点牵强的。因为这个说法考虑的是理想状态,要知道重心很有可能因为身体上挂了一些重物而发生变化。这种说法来自于祝家镇的《法医病理学》的记述。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答案到底是不是真的是像理论或者传说的那样,我们还是需要根据实际的案例统计来。曾经有专门的组织统计过浮尸的俯仰姿势,并且发表了专门的论文,这里我们选取两篇论文的材料来做分析,这两篇论文分别是《236例浮尸俯仰机理分析》与《751具浮尸俯仰姿势观察分析》
在这两篇论文中,都对浮尸进行了专门的统计,我们首先来看第一篇论文中的记录的情况。
作者统计了当地2002年~2004年发现的浮尸数据,从数据中,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计算得到:
男性面朝下的占比是81.0%(119人),面朝上的占比是19.0%(28人)。
女性面朝下的占比是79.8%(71人),面朝上的占比是20.2%(18人)。
这组数据并没有显示出男性面朝下的概率大于女性面朝下的概率,无论是男性或者女性,南朝下和面朝上的概率都是接近于8:2的比例。
而第二篇论文中,作者统计了当地发现的751具浮尸的情况:
从上图的数据中中,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计算得到
男性面朝下的占比是79.8%(411人),面朝上的占比是20.2%(104人)。
女性面朝下的占比是79.1%(79.1人),面朝上的占比是20.8%(48人)。
和上面的情况一下,并没有显示出男性面朝下的概率显著大于女性。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面朝下和面朝上的比例也是接近于8:2,这和上一篇论文的结果的结果是近似的。
因此,基于这两篇论文的数据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浮尸的俯仰与性别没有相关性,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面朝下的概率都要大于面朝上的概率,面朝下与面朝上的比例接近于8:2。
也就是说,对于现实情况的统计是和之前的理论以及传言所说的内容是相违背的。至于具体的原因,学者们分析是因为人在溺水后,会拼命的挣扎,这就是身体的关节发生弯曲,这些弯曲都是向腹部这一侧的,这就使得重心向腹部侧移动,所以溺水的人大多都是俯卧的,也就是面朝下的,只有一部分溺亡的人会因为痉挛,而呈现弓反张状,才会面朝上。因此,上述的理论实际上是忽略的“溺水时,人会挣扎”这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