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遍是荒地的古代,农民为何不去开荒种粮?

这个最主要的原因其实是生产工具的落后导致的,古代开荒都是国家派军队来完成,然后再租给农民,农民并不是不想开荒,一来是没有工具,二来也没有这个能力,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所有的地都是有主人的,没开荒的地不代表没有主人,所以古代大的人口流动,出现垦荒都是古代封建王朝主导的,包括我们大家常说的“闯关东”和“走西口”,没有当时政权的扶持和引导,是无法完成的。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这是古代悲惨农民的真实写照,过去农民的生产工具非常差,而个人也没有能力去开荒,这是最主要的原因,像陶渊明式的人物,其实只是心里想一想而已,所谓的世外桃源是很难存在的,没有大规模的人群,是无法在野外生存的,就像是过去的东北,他们养成现在的居住习惯,其实跟对抗当时的野生动物有直接关系,而女人吸烟其实也是为了抵御毒蛇,农民在垦荒这件事上,其实是风险很大的,而且垦荒后在种植一定年限后,还要归原主所有,同样需要付租金的。

看过明史的都知道,朱元璋在元末的时候,死了双亲,却无埋葬之地就是古代农民最真实的写照,农民能够接触到的土地都是有主人的,没有所谓的荒地一说,当然他们已没有我们现在现代化的工具,也没有所谓的农闲时间,他们除了要给地主种地,进入闲暇的时候还要出工,各种徭役,根本没有其它的时间和能力来完成肚子开荒,时代不同,对世界的认知也不同,不能用现在的农业技术手段来考量过去的生产力。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可能很多人都不太理解人对于一个帝国的重要性,古代更是,所谓男丁,除了给自己加传宗接代,更为重要的是给封建王朝提供士兵,那些能够逃到深山老林里谋生存的都是生活能力极强的人,也不是几个人就能完成的,所以在古代时,大家的传统观念就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所有的人都是封建帝王的臣民,大家的身份是上下来就注定的,很少有人会像陈胜吴广、朱元璋、李自成等人这样的。

可以说,古代贫穷限制了农民的想象力,他们既没有能力去开荒,甚至连想法都没有,尤其是离家出走到外地去开荒,“两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其实是农耕民族的传统思维,大家可以从“走西口”、“闯关东”等影片中,感受到那种难舍难分的画面,过去不像现在们对于外出闯荡持开放态度,还有一个原因,古代外出有很大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