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在扫荡中抢劫
在当年9月,华北派遣军第12军又将目光投向了我冀鲁豫根据地,准备对我根据地主力部队115师教导3旅发起所谓的“ソ”号作战,也称之为“第二期鲁西旧黄河河畔剿共作战”。
第12军指挥官土桥一次中将为了保证毕其功于一役,特地在冈村宁次的指导下制定了 “完全包围战法”,意图将可能化整为零突围的我军部队一网打尽。鬼子按照双方的机动力进行了精密计算,算出了包围圈的“展开线”是40公里,由汽车在夜间将主力运到攻击发起位置;由“展开线”到合围目标我根据地约24公里,部队在白天以徒步发起攻击。攻击正面的每个分队的间隔要保持在300米至500米,以防止我军从包围圈中的间隙突围,然后再以此计算出包围圈的周长,可谓是挖空心思。
▲日军步兵分队发起攻击
日军参加此次大扫荡的部队包括10个步兵大队,3个装甲车中队,2个骑兵中队,1个炮兵中队和1个飞行队,总兵力高达3万多人,对我教3旅部队形成了5倍的优势。日军此次扫荡进行了高度保密,直到扫荡开始前2天才开始秘密集结部队,9月26日深夜开始向攻击发起位置前进,于27日拂晓前抵达预定的“展开线”。
▲八路军主力部队在行军
我冀鲁豫根据地的党政军领导机关虽然对日军可能发动秋季大扫荡有一定思想准备的,但一直未得到准确情报。直到敌人发起扫荡的当天凌晨3时许,教3旅政委曾思玉才突然被人从睡梦中叫醒,而此时日军距离我旅部的宿营地就只有3公里了!
▲日军在展开战斗队形
面对紧急敌情,曾思玉感到十分突然,但由于情况不明,他觉得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仓促突围或就地坚守都不是上策,还是想办法在黎明前转移,待察清情况后再决定下一步行动。上午7时许,埋伏在野地中的日军站了起来,在展开战斗队形后,就开始向根据地纵深推进了。
冀鲁豫区的党委、行署和军区及教3旅主力等部先敌行动,在日军的“精确”计算的时间前就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但其他部队因情况不明被日伪军合围在范县的干草堌堆一带。教3旅政委曾思玉刚好在当地部署秋收任务,也被包围。
▲八路军部队在转移
27日中午,日军集中航空兵和炮兵向包围圈内进行猛烈射击,同时敌步兵开始压缩包围圈,到下午3时许,包围圈已经缩小到干草堌堆附近。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曾思玉没有惊惶失措,而是冷静地观察敌情。通过观察,他发现在包围圈南面1公里开外的地段上,干草堌堆村的东北角只有少量日军在构筑工事,这些日军既不向我军攻击,后方纵深地带也看不到有后续部队,曾思玉准确地判断出这里是敌人的薄弱环节。他估计日军是估计到我军绝不敢轻易地在大白天从不便隐蔽的开阔地突围。
▲我军利用道沟阻击敌军
于是曾思玉立即组织部队突围,但首次突击被日军击退。日军在发觉我军的企图后,一面以更加密集的火力向我军射击,企图封闭这个薄弱点,一面则迅速调集部队企图在这里形成多道封锁线,堵死我军的突围通道。曾思玉下达“向黄河南岸方向突围前进,只许向前不准后退”的死命令,随着冲锋号声,我军再次对日军发起白刃突击,经过激战,终于冲出重围。随后群众随部队涌向突破口,曾思玉又立即安排2个排在突破口两翼顶住企图封闭突破口的敌人,并且以部分强有力的部队对尾随我军进行追击的部分日军骑兵实施伏击,并将其击退。
至此,敌人这场机关算尽的大扫荡仍然以我军主力成功突围,敌军再次扑空而告终。
参考资料
《聊城地区志》,pp678
《八路军115师和山东军区战史》
编辑/周洪新
更多当代历史相关事实,以及观点评论请关注看北朝,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共同谈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