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看中国古代,朝代和其首都都颇多。但要是最出名的两个首都,还是西安、北京。西安是社会繁荣的汉唐的国都,而北京则是明清两代的政治中心。这两个首都有颇多共同点,譬如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等。但在很多方面,比如说城墙保留程度上,两者情况就不甚相同。
西安古城墙目前保留状况尚佳,而北京城墙破损较严重,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上图_ 1909年的北京城墙的照片
西安城墙和北京城墙有很多共同点。
一、历史悠久,为帝都之墙
许多学者认为现在的西安城墙渊源于隋朝的大兴城。大兴城最外沿有一周城墙,城内有皇城,皇城内有宫城,层层都有城墙嵌套。这就是西安城墙的雏形。
相比西安城墙来说,北京城墙建成的时间稍短。但至晚到辽代,北京就已经建造了城墙,而且规模还不小。
据《辽史·地理志》,北京城有迎春、丹凤等八门,相应的辽也修建了很多城墙。
上图_ 西安城墙
二、城墙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
1.西安城墙
唐朝在继承隋朝城墙的基础上修建了左右筑墙,中间通行的护卫式道路“甬道”,以及长达近八公里的夹城。夹城通道为架空复道,可保障上下行人通行。
这两种基于城墙的创造,既有建筑的美感,又可以作为城墙的屏障,展现了西安古城墙的审美功能、防御功能。
2.北京城墙
据《洪武北平图经志书》:朱元璋修补北京城垣,用“创包砖甃,周围四十里”。这里可以看出明代的科技发展,已经可以烧出大量的砖来包住城墙了。在墙外包砖头,显然有利于保护城墙。相比以前以土为墙,包砖显然也更加美观。
且明英宗时,北京城墙作为首都城墙,已是“朱楹丹壁”,审美价值不言而喻。
上图_ 1909年的北京城墙的照片
三、都被历代君王不断修缮,且现存城墙都于明代定型
1.西安城墙
宋元的西安古城墙继承了隋唐皇城的基础。由于西夏骚扰边境,宋帝下令修补了西安古城墙。
1312年,元改长安城为奉元城,并加以拓建。而朵尔直班“修筑奉元城垒”,西安城墙因此被加固。
明代洪武三年,朱元璋听取朱升“高筑墙”的建议,在奉元城的基础上建立西安城墙,以作防御之用,这使西安城墙有了今日之雏形。
洪武十二年,明朝终于建成了墙高约12米,底宽18米,顶宽15米,总周长13.7千米的西安城墙。
城墙有长乐门、永宁门等四道城门,每个城门都有箭楼和城楼。城墙厚度也不差,便于防御。
清帝则是对西安城墙修补十二次之多。而清乾隆四十六年,经由陕西巡抚毕沅整修,西安城墙有了今日之模样。
今天,西安城墙还大致保留着清朝时的样子,算是保留较好的城墙了。
上图_ 西安城墙安定门城楼
2.北京城墙
金朝时,中都城北京有城门十三,有内外城两重,的确称得上是“增广燕城”。
元代都城北京。是由金代的中都城拓展而来的。
这时的北京城建设规模空前庞大。《顺天府志》记载:“至元四年,筑新城,城方六十里……分十一门……大都达今安定门、德胜门外……”
可见,辽、金、元三代,北京城的规模不断的扩大,城墙的修建规模也相应扩大。
元代之后的明代,并没有打算继承元代北京城的规模,而是“缩其东西迤北之半而小之”。
直到明英宗时大修北京城墙,北京城墙经由改朝换代的伤损才渐渐隐去,呈现出一定的帝王气象。“城阃九,惟正阳门城阐辟三门……余八门城阐各一门……凡谯楼闸楼均四面砖垣,设炮窗,雉堞均留枪窦。”城门多,设备齐全,大国气象也随之而来。
明亡后,清帝在明朝城墙的基础上也对城墙进行了修补和完善。只是清末民国,城墙被毁坏严重。而今日之北京城墙,已经不再完整。
上图_ 1909年的北京城墙的照片
可以看出,西安城墙和北京城墙有着历史悠久、有一定审美价值和军事功能、都曾是帝都城墙等共同点。但两者一个保存较完整,一个保存不太完整。这是为什么呢?
一、遭受不同势力破坏的程度不同
清代末年,北京城墙逐渐被拆除,出现了许多豁口。
这些豁口有的带着一定殖民色彩。如《辛丑条约》后,洋人入住东交民巷,清廷于是特地开了御河桥城门。
有的凸显统治者特权,如1916年袁世凯在皇城开新华门。
有的方便外国势力深入。如北京日伪时期统治者开了启明门和长安门。
清末民国时期,北京城门在各方势力的挟持下由16门增开至到30余门,城墙也因“开门”而相应减少。而战乱、居民拆墙则使得受损的北京城墙越来越多。
而西安城墙也存在统治班子的部分人胡乱损毁城墙,一些居民搬砖建房等情况,但受损情况相对来说比北京城墙好一些。
上图_ 西安城墙南门外瓮城和箭楼远景
二、受外来文明影响程度不同
清末,中国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因此在城市规划上开始受西方影响。
1.西安城墙
陕西受西方文明的影响,曾经发布一道要拆墙以此便利交通的文件,里面“即云(西安古城墙)防险,亦只为供内乱之具,而妨碍都市之发展、阻滞交通之便利者实多……以围城之祸而毁城,尤为最近之适例。”
但最终由于反对意见占上风,陕西没能实施大规模的拆墙运动。
上图_ 1909年的老城墙的照片
2.北京城墙
中国古代帝都以宫殿为中心,向四方扩散辐射。这种规划是突出君权和等级的,因此分层、封闭。但西方的城市规划观念是较为开放的。
所以西方的城市规划观念对北京的影响首先体现在拆除城墙上。
二十世纪初,英法等国拆除城墙,将京汉铁路、京奉铁路拓展到正阳门,火车从此开进北京城。
而后,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下,北京城墙不断被拆除,内城还修建了西方文明的象征火车站。
后来政府受西方“便利交通”观念影响,城墙越拆越多。
北京和陕西都受西方城市文明影响,但北京作为清廷首都,更易受受西方城市规划影响。北京落实拆墙更多,陕西落实拆墙更少,两者的城墙保留度因此不同。
上图_ 西安城墙永宁门正面闸楼的商贩
三、反对拆城墙的意见是否有效
西安和北京的领导一度都有拆墙想法,但也不乏反对拆墙之人。而这些反对意见也是影响政府最后是否拆墙的因素之一。
1.西安
1927年,陕西官员也有毁城拆墙的想法。但国立西北大学历史系教授联名上书陕西省主席于右任、宋哲元,请求保留城墙。
李南起教授更是带领国立西北大学学生前往省政府,向宋哲元陈述拆墙之弊。于是政府决定不拆城墙,还陆续出台《保存城垣办法五条》等文件保护城墙。
解放后,各界呼吁要保护西安城墙,西安城墙才被保护下来。
上图_ 1909年的北京城墙的照片
2.北京
北京当然有力求保护城墙的人,他们认为城墙“不是一堆平凡叠积德砖堆,是举世无匹的大胆的纪念物”,应该被保护起来。但他们的力量并不占上风。
以北京皇城城墙拆除为例。二十世纪初,北京政府开始陆续在皇城城墙开豁口。到了1924年11月,市政府为了便利交通,“将皇城垣东北西三面完全拆毁”。到了1930年,皇城城墙的损毁已经十分严重了。
建国后,由于无力修补、需要修建地铁等原因,朝阳门城楼、宣武门城楼等陆续被拆除。而后除正阳门等少数门外,其余门的城楼、城墙被拆除。
这几十年,陕西、北京政府都或多或少关注过西安城墙、北京城墙的修补工作,但西安城墙保留度更好,因此被修复得更加完整。无论如何,城墙,是一个城市历史的见证,也是智慧的结晶,值得人们关注和保护。
作者:夏祯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西安城墙?历史卷》 秦建明 等著
【2】《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 梁思成
【3】《北京的城墙与城门纵览》 宋卫忠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